为积极贯彻国家“积极老龄化”与“适老化建设”的号召,扎实推进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安徽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学院“银龄数字护航”课题组于4月1日前往磨店社区开展老年人数字帮扶活动,旨在了解当下老年人群数字鸿沟现象,并提高居民数字素养和技能水平。
4月1日上午,合肥市瑶海区磨店社区活动室里,十多位老人围坐在长桌旁,手里攥着智能手机,眼睛紧盯着讲台上的大屏幕。安徽中医药大学"银龄数字护航"课题组的师生们,正在这里开启为期3天的老年人智能技术帮扶行动。这支由学生自发组织带领的6人团队,将走遍周边5个社区,帮助200余位老人解决扫码难、就医挂号难、视频通话难等实际问题。

图为团队在播放数字技能教学宣讲视频。马逸凡 供图
为摸清老人使用智能设备的真实困境,团队设计了三阶段帮扶计划。第一阶段通过问卷和访谈收集需求,第二阶段开展集中教学,第三阶段进行入户辅导。在烟墩社区开展活动时,课题组学生马逸凡发现,很多老人记不住操作步骤,便组织组员赶制出《手机基础操作步骤简析》的PPT,留给现场讲解使用。
在首日活动中,68岁的独居老人陈爷爷掏出用橡皮筋捆着的智能手机说:“儿子去年给我买的,但除了接电话,其他功能都不敢碰,看不懂就不敢用。”这样的场景在持续3天的帮扶行动中重复上演。据课题组成员统计,参与活动的老人平均年龄73岁,86%使用的是子女淘汰的旧手机,超过半数从未使用过移动支付。
“您看,绿色的软件就是微信,点开之后找到家人名字的头像再点开,就能看到他们说的话。”学生志愿者刘伊可利用会议室大屏幕进行讲解,通过PPT的形式将操作方式呈现在老人们面前,使其可以边看、边学、边操作、边领会。

图为团队在教学老人使用手机的移动支付功能。马逸凡 供图
同时,团队为社区老年人详细讲解移动支付、视频电话、照片存储、网上购物等生活场景的使用知识,并逐一解答老年人在使用智能手机时遇到的难题,让老年人享受数字生活便利。同时,针对投资理财、消费返利、项目投资、电信诈骗等老年人受骗多发内容进行针对性的防范宣传,播放反诈宣传片并进行现场提问互动活跃现场气氛,进一步提高了老年人对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防范意识及辨别能力,让老年人更好融入数字生活,切实让老年群体感受到信息时代带来的科技感和幸福感。

图为团队在进行预防电信诈骗的街头宣讲。马逸凡 供图
随着活动深入,团队发现特殊老人群体需要更多关注。在入户辅导时,团队遇到患有帕金森症的刘奶奶,因手抖总点不准屏幕。组员曹瑾为其打开手机老人模式,又调大系统字体,放大音量和屏幕亮度,现在老人已经能独立完成微信语音聊天。视障老人群体则通过语音助手课程,学会了用声控操作手机基础功能。

图为团队入户为老人指导和解决数字设备使用时的困难。马逸凡 供图
“教老人和教孩子完全不同,要更耐心。”组员李玉婷分享教学心得时提到,有位老人学了四遍视频通话仍无法成功操作,后来发现是因为手机系统版本太低。团队当即开展集体行动,为现场23位老人升级了手机系统。看着老人们终于能和外地子女“面对面”聊天时露出了笑容,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更坚定了数字帮扶的决心。(通讯员 马逸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