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五天小岗行:“宿青说”青耘小岗实践团学子与改革热土的青春对话

    时间:2025-08-16     阅读:
    来源:宿迁学院 张馨月
         七月的淮河风带着麦香,吹进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青砖黛瓦间。2025年7月21日,宿迁学院“宿青说”青耘小岗实践团的学子背着行囊站在小岗村口,望着路牌上“改革大道”四个烫金大字,一场关于青春与初心、传承与成长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
红手印里的精神密码
      “这18枚红手印,按下的是全家老小的生计,更是敢闯敢试的勇气。”在大包干纪念馆,讲解员的声音带着温度。实践团成员凝视着玻璃展柜里泛黄的契约书,指尖不自觉地在玻璃上描摹着那些深浅不一的指印。1978年的冬夜,18位农民在这间土屋里签下“生死状”,让“大包干”的火种燎原中国农村,这个在课本里读过无数次的故事,此刻在眼前变得触手可及。
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里,村民联名按下的红手印申请书让空气都安静下来。“沈书记帮我们修路、建纪念馆,我们舍不得他走。”当地向导的轻声讲述,让大家眼眶发热,在“两任村官,六载离家”的字幅前驻足良久,悄悄在笔记本上写下:“原来担当,是把他乡当故乡。”
田埂车间里的振兴答案
      “家人们看过来!这串阳光玫瑰葡萄甜度高达22度,是小岗村的生态好味!”电商基地的直播间里,学电子商务专业的成员拿起主播牌体验带货助农,眼神发亮。在150亩葡萄园里,无土栽培的葡萄藤顺着支架攀爬,晶莹的果实挂满枝头。“传统水稻亩产收益千元,葡萄能达到三万!”研究站站长的话让实践团成员们惊叹不已。而在盼盼工业园的生产车间,从本地收购的小麦正变成包装精美的糕点,“每吨原料能增值三倍”的数字,让经济管理学院的同学们算起了乡村振兴的“产业账”。
泥土与鼓点中的成长印记
      “草盛豆苗稀原来是这种景象!”7月23日凌晨五点,一九七八生态农业园的责任田里,团队成员抹了把脸上的汗水,望着身后刚清理出的半分地。烈日下,同学们分组除草竞赛,手掌磨出红痕却没人喊停。当所在“生产队”凭借最高除草率捧回一等奖时,沾满泥土的双手击掌相庆,那一刻,大家终于懂了“埋头苦干”四个字的分量。
夜幕下的乡村球场灯火通明,实践团与其他高校师生的篮球友谊赛正酣。陌生的配合、跑偏的传球引来阵阵欢笑,摔倒时同时伸出的援手、进球后不约而同的欢呼,让原本生疏的队伍渐渐有了默契。文艺汇演的舞台上,《最炫民族风》的旋律响起,同学们的舞步与台下的掌声共振,青春的活力在夜空里飞扬。
         离村前,当年农家里的非遗传承人教大家敲响凤阳花鼓。“咚锵咚锵”的鼓点里,团队忽然明白:“小岗精神不只在纪念馆里,更在这代代相传的鼓点中,在田埂上的脚印里,在我们年轻人的心里。”
         带着五天收获的精神火种、沾满泥土的裤脚、写满感悟的笔记本挥手告别。车窗外,小岗村的稻浪翻滚,阳光洒在“改革大道”的路牌上,也照亮了青年们心中“敢闯敢试、实干担当”的青春路标。这场小岗之行,早已不是简单的实践之旅,而是一次精神的接力——18位农民的红手印与青年学子的青春誓言,在这片改革热土上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