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童语茶香·橘乡播韵”——“1 + 2 + 3 + N”推普助农乡村振兴实践团奔赴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东河村。团队深入茶园、制茶工坊与现代化工厂,以亲身体验、直播推广、调研学习等方式,深度探寻紫阳富硒茶的文化魅力与产业发展路径,为乡村振兴增添强劲动力。

茶园采撷:共谱茶香故事新篇
实践团成员踏入东河村茶园,与茶农并肩采摘鲜叶。在茶农的悉心指导下,成员们认真学习茶叶采摘技巧,深入了解紫阳富硒茶独特的生长环境与种植特点。劳作间隙,成员们用普通话与茶农亲切交流,倾听他们与茶相伴的点点滴滴,将这些珍贵的采茶故事一一记录。同时,用镜头捕捉茶园的秀丽风光,拍摄成短视频,为后续的宣传推广积累丰富素材。在实践团成员的采茶直播中,观众仿佛身临其境,一同感受茶园的清新与茶农的辛勤劳作。

非遗传承:古法制茶焕发新声
团队有幸拜访了东河村非遗制茶传承人陈师傅,亲身参与完整的传统手工制茶流程。从摊青时的精心把控,到杀青时的火候拿捏;从揉捻时的力度与技巧,再到烘干时的耐心等待,成员们深刻感受到古法工艺的精妙绝伦。
期间,成员们协助陈师傅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推普 + 非遗”直播活动。在直播中,成员们用标准流利的普通话,详细介绍紫阳富硒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功效以及精湛的制作工艺。这场直播吸引了千余名网友在线观看,让更多人了解到紫阳富硒茶这一非遗瑰宝,有效提升了其知名度。直播中,陈师傅感慨万千:“普通话就像一座桥梁,让我们的茶文化能够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实践团走进东河村机械化制茶工厂,实地观摩富硒茶的流水线生产流程。从自动化杀青机的高效运作,到智能包装线的精准操作,科技的力量让茶叶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团队成员仔细观察手工茶与机械茶的差异,并采访工厂负责人,共同探讨如何在传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推动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工厂负责人满怀期待地表示:“希望有更多年轻人能够运用新思维、新语言,助力茶产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从指尖的采撷到匠心的制作,从古老技艺的传承到现代工厂的革新,实践团在东河村的这段经历,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一片叶子富一方百姓”的乡村振兴生动实践。通过普通话这一沟通桥梁,紫阳富硒茶的文化价值与产业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和释放。未来,团队将持续发力,助力东河村打造“茶香推普”特色品牌,让语言赋能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推动东河村茶产业迈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