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蒲公英赤心支教十周年:以爱为舟,摆渡山野 希望之光

    时间:2025-08-18     阅读:
    来源:蒲公英赤心支教团队
  
  2025年盛夏,贵州省赤水市丙安镇被一层如薄纱般的晨雾温柔包裹,红军小学的操场在朦胧中渐渐苏醒,细碎的脚步声打破了清晨的静谧。一群怀揣着炽热梦想的年轻人,手持五彩斑斓的教具盒,步伐坚定地朝着教室走去。盒角系着的红绳在晨风中轻盈摇曳,仿佛是岁月编织的温暖诗篇,诉说着一段段动人的故事。这是蒲公英赤心支教团队第十次踏上这片充满希望与生机的山野。自2014年第一支队伍怀揣着手写教案,义无反顾地踏入深山,到如今再度启程,100余名志愿者的足迹,如璀璨星辰般串联起了1000余名山区孩子的十年盛夏,将那短暂的相遇,酿成了照亮生命的永恒星火。(通讯员:罗源 杨浩辰)
  十年奔赴:从“夏季约定”到“山海回响”
  2014年的盛夏,第一届志愿者踏着泥泞崎岖的山路,缓缓走进丙安镇。他们的背包里,装着连夜精心手写的语文、数学教案,那是他们对知识的敬畏与对孩子们的承诺。简陋的教室里,他们拾起树枝当作粉笔,在黑板上认真地勾勒出一道道算术题,又用拼音耐心地逐字逐句拆解课文。知识,在这方小小的天地里悄然生根,如同破土而出的幼苗,带着无限的希望。
  2015年,课表上迎来了新的篇章——美术课。第二届志愿者们从山外背来五彩的画笔,带着孩子们走进艺术的殿堂,让他们用画笔描摹山间流转的云海。当10岁的小江用整盒蓝色画笔将画纸涂满时,志愿者蹲下身,轻声询问。那一刻,他们才读懂孩子眼中后山竹林在风中起伏的浪涛,原来是他心中波澜壮阔的大海。艺术的种子,在孩子们的心中悄然种下。
  图为学生学画画场景2015年蒲公英赤心支教团队提供
  2016年,自然课带着孩子们走进溪边的草木间。第三届志愿者指着飘飞的蒲公英种子,温柔地讲解:“你们看,它的绒毛像小伞,风一吹就能去往远方。”从此,孩子们会把蒲公英标本小心翼翼地夹在作业本里,那轻盈的白色绒毛,成了他们心中“会飞的希望”的模样,承载着他们对外面世界的憧憬。
  图为2016年团队与学生合影2016年蒲公英赤心支教团队提供
  2017年的校园里,武术课的呐喊声震得树梢轻晃。第四届志愿者带着孩子们扎马步、练冲拳,汗水顺着脊梁浸透队服,却浇不灭少年眼中闪烁的光芒。当孩子们终于学会标准的冲拳动作,攥紧的拳头里藏着满满的自豪。他们说,现在有了保护家人的力量,少年的责任感在拳脚起落间悄然生长。
  图为学生学武术场景2017年蒲公英赤心支教团队提供
  2018年,第五届志愿者把无人机带到丙安,让无人机第一次载着孩子们的期待掠过丙安镇上空。当屏幕里映出自家屋顶袅袅升起的炊烟,教室里的欢呼声瞬间惊飞了枝头的山雀。那些日日相见的家园,在高空视角下忽然变得既熟悉又新奇,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2019年,航模课成了校园最鲜活的风景。第六届志愿者和孩子们一起打磨机翼、调试零件,队服上沾着胶水的痕迹、蹭着颜料的光斑。当亲手组装的航模终于在操场上空平稳盘旋,此起彼伏的欢呼声里,每个仰望的眼神都追着那只“银燕”,仿佛自己的梦想也跟着飞向了云端。
  图为学生制作航模场景2019年蒲公英赤心支教团队提供
  双向成长:山野间的星光交换
  2021年,第七届志愿者带来一位神奇访客——机器人“阿尔法蛋”,“阿尔法蛋”一踏入丙安镇的课堂,瞬间就成了孩子们形影不离的“新伙伴”。每到课间休息,它身边就围满了孩子,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抛出各式各样的问题,从宇宙大爆炸的奥秘,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历史故事,“阿尔法蛋”都能凭借丰富的“学识”,给出妙趣横生的解答。在“阿尔法蛋”的陪伴下,孩子们眼中的求知光芒愈发耀眼,仿佛夜空中闪烁的星辰。
  2022年的一个夜晚,第八届志愿者将天文望远镜架设在教室里,仿佛架起了一座通往浩瀚宇宙的桥梁。当镜头对准夜空,银河的光辉倾洒而下,柔和地映在孩子们仰起的脸庞上,如梦似幻。那一刻,他们仿佛置身于宇宙的怀抱中,感受着宇宙的浩瀚与神秘。

图为学生在课堂上和机器人“阿尔法蛋”互动2021年蒲公英赤心支教团队提供
  2024年,第九届志愿者带着创新的“模拟两会”走进了课堂,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社会治理与民主决策的窗户。课堂上,孩子们化身为一个个“小代表”,围绕家乡发展的议题,各抒己见,讨论得热火朝天。他们的发言里,既有对乡村教育提升的期盼,也有对本土文化传承的思考,每一个想法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为这片山野的未来勾勒出充满希望的蓝图。
  传承火种:让“相遇”长成永恒光芒
  2025年,第十届支愿者带去的编绳与剪纸工坊里暖意融融。彩绳在指尖翻飞,如灵动的舞者;红纸于剪刀下流转,似变幻的魔法。孩子们跟着志愿者学编“平安结”,丝线绕转间,把对父母的牵挂、对家人的祝福细细织进每一个绳结;剪纸课上,“葫芦”的圆润饱满、“枫叶”的脉络分明在红纸上渐渐鲜活,那些山野间常见的自然元素,在剪刀开合间成了故土故事的温柔注脚。
  结业典礼那天,孩子们捧着亲手编织的绳结手环套在老师手腕上。绳结间还留着掌心的温度,那小小的环扣里,藏着的不仅是不舍的情谊,更有对文化传承最质朴也最坚定的信念。这小小的绳结,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志愿者与孩子们的心紧紧相连。
  图为团队成员和学生展示剪纸成果2025年蒲公英赤心支教团队提供
  下一个十年:锚定初心,再启新程
  十周年,从不是句点,而是通向更辽阔天地的新起点。未来,蒲公英赤心支教团队将把家访化作常态,为每个孩子建起专属的“成长档案”,用细腻笔触记录他们从小学到中学的每一步蜕变。“我们要帮孩子们找到‘山野里的优势’,让他们不仅被世界看见,更能看见自己身上蕴藏的力量。”这是团队的初心,也是他们前行的动力。
  新的十年里,“支教+”模式正铺展崭新篇章,让教育真正成为滋养乡村振兴的“活水”。十年风雨兼程,十年热忱不改,这群追光者始终明白:教育的本质从不是单向灌输,而是用心点燃心火。当蒲公英的种子再次乘着风飞向山野,家访的脚印会印在泥土里,课堂的欢笑会留在晨光中,文化的传承会融在时光里。新的故事正在悄然生长,那是爱与希望的双向奔赴,更是生命与生命的永恒照亮,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这片山野的未来。
  图为团队成员和学生合影2025年蒲公英赤心支教团队提供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