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青春赋能乡村暖 学子情牵落润镇

    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且沙么张英
         2025年6月28日,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9名大学生志愿者组成“青春助老”三下乡服务队,深入四川省宜宾市高县落润镇,开展为期7天的助老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通过打扫房屋、田间劳作、陪伴聊天等实际行动,为空巢老人送去关怀,用青春力量点亮乡村温情。落润镇位于高县南部浅丘地带,全镇60岁以上老人占比达22%,其中近三成子女常年在外务工,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与情感需求成为乡村治理的重点。此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与落润镇民政办提前对接,筛选出10户独居、高龄且行动不便的老人作为服务对象,制定了“生活帮扶+情感陪伴”的精准服务方案。
      “李爷爷,我们来给您收拾屋子啦!”6月29日上午,志愿者们首先来到落润镇公益村的独居老人李爷爷家中。老人因腿疾行动不便,屋内窗台、桌角积了不少灰尘,厨房的蛛网更是触目惊心。志愿者们迅速分工,有的用抹布蘸着温水擦拭家具,有的拿着扫帚清扫庭院,有的整理老人堆放在床头的衣物。“这窗台擦得能看见对面的竹林咯!”李爷爷拄着拐杖在屋里转了两圈,拉着志愿者的手反复念叨:“你们比我那远在广东的孙娃子还贴心。”
         打扫间隙,志愿者发现老人院坝的簸箕里晒着半袋刚从地里收来的花生,便搬来小板凳围坐在一起帮忙剥壳。“爷爷,您这花生壳薄仁大,肯定甜得很!”西南石油大学的志愿者李冬梅一边剥花生,一边和老人聊起家常。李爷爷打开了话匣子,从年轻时凌晨三点起床去镇上卖菜,讲到现在每月能领到养老金,说到动情处,用袖口擦了擦眼角:“日子是好过了,就是没人说话,你们来了,我这心里头亮堂多了。”两个小时后,剥好的花生装满了三个小布袋,志愿者们细心地帮老人分装,还在袋子上贴了便签:“炒菜用”“煮粥用”6月30日,另一组志愿者来到72岁的老人的玉米地帮忙除草。夏日的阳光晒得地面发烫,志愿者们头戴草帽、挽起裤脚,跟着老人学习区分玉米苗和杂草。“这叫‘牛筋草’,根扎得深,得整棵拔起来才除得干净。”陈爷爷蹲在地里做示范,看着年轻人额头上的汗珠,心疼地喊大家到树荫下歇凉。“爷爷,我们年轻力壮,这点太阳不算啥!”志愿者肖祯燕一边擦汗,一边加快了手上的动作。两个多小时里,志愿者们清除了半亩地的杂草,原本被杂草掩盖的玉米苗露出了挺拔的身姿。休息时,陈爷爷给大家讲起上世纪70年代靠人力灌溉的辛苦,“现在有了抽水机、复合肥,收成比以前翻了几番,但种地还是得下苦功,就像你们读书一样,偷懒不得。”一番话让志愿者们深受触动。
        据统计,此次活动中,志愿者们累计为10户老人打扫房屋18间,剥花生50余斤,清理玉米地、菜地共3亩,陪伴老人聊天累计时长超60小时。落润镇的村民们表示:“大学生们不仅帮老人解决了实际困难,更用真诚的陪伴填补了他们的情感空缺,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志愿服务,让老人们真切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
     “以前总在课本里读‘乡村振兴’,这次亲身体验才明白,真正的帮扶要走进田间地头、走进老人心里。”志愿者领队、西南石油大学学生李冬梅说,团队已与落润镇建立长期联系,计划每月通过线上视频陪伴老人,寒假再组织实地回访。
    在此次活动中,西南石油大学的志愿者们用用青春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三下乡的足迹成为连接校园与乡村的温暖纽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