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绿美理念扎根校园,青春力量点亮山野

    时间:2025-08-19     阅读:
    来源: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随梦启航实践队
  2025年7月9日至15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随梦启航”实践队在阳春市八甲镇八甲中学开展暑期支教活动,以“实地调研+课堂创新+多维赋能”的模式,将“绿美广东”生态理念深植校园。从猪血木的山野探访到春砂仁的博物馆研学,从数字人IP的趣味科普到文创产品的日常渗透,团队用自然之美串联教学创新,让生态保护成为可触摸、可感知、可践行的生动实践。
  实地溯源:在山野间读懂绿美密码
  实践队率先深入八甲镇澄垌村,探访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猪血木。在550年树龄的古树前,队员们看观察其叶片以及周围生长环境,听村委干部杨剑辉讲述“三株古树仅存其一”的生存故事,记录其作为村民祭祀图腾的文化意义。根据实地考察,设计问卷调研当地村民、师生对双珍植物的认知度,发现“青少年保护意识强但缺乏系统知识”“村民重视古树但不知如何科学守护”等问题。随后,队员们手持工具清理古树周边杂物,用实际行动践行“护绿”理念,让苍劲古树在整洁环境中更显生机。

(图: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猪血木 傅芷莹摄)

(图:队员参加村委垃圾清理公益活动 傅芷莹摄)
  接着走进金花坑春砂仁博物馆,近距离观察这一“岭南道地药材”的饱满形态,了解其3.0%的挥发油含量等道地特征,品鉴砂仁茶汤感受其药用价值。从猪血木的沧桑风骨到春砂仁的温润药香,队员们将调研所得整理成图文笔记,为课堂教学积累了鲜活的“绿美素材”。

(图:讲解员为队员煮春砂仁茶 王思思摄)
  课堂创新:用创意让绿美理念可触可感
  实践队将调研成果转化为生动课堂,在八甲中学打造“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的生态教育场景。团队设计猪血木形象“木木”与春砂仁形象“砂砂”两款数字人IP,通过动画演示猪血木的特性,用“砂砂”的“成长日记”讲解砂仁从开花到结果的周期,让学生通过趣味互动快速掌握植物知识。同时,开展“变废为美”手工课,指导学生用落叶拼贴画作,用塑料瓶制作创意,并且让学生讲述创作的源泉和意义,在创作中理解“循环利用”的环保意义。此外,队员们还编创融合阳江“三宝”(风筝、猪血木、春砂仁)的手势舞,让学生在肢体律动中牢记本土生态文化;结合研学数据设计知识竞赛,如“猪血木分布在阳春哪两个镇?”“春砂仁的挥发油含量是多少?”等问题,让答案自带“实践温度”。“原来猪血木是‘植物界大熊猫’,以后看到落叶我要好好保护它!”八甲中学的同学拿着亲手制作的树叶拼贴画说,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让她对身边的绿色植物有了新认识。

(图:学生学习手势舞 陈沅贤摄 )

(图:学生手工作品成果展示 傅芷莹摄)
  多维赋能:让绿美种子扎根校园
  实践队充分发挥外语与艺术专业优势,将生态教育与学科特色深度融合,通过多元创新让绿美理念浸润校园。团队原创春砂仁英语rap,以生动歌词搭配轻快节奏,把药用价值与韵律之美巧妙结合,成为学生课间传唱的“环保金曲”;此外,团队还设计制作了系列文创产品:以猪血木轮廓为灵感的稳定带、印刻春砂仁图案的书签、融合“三宝”元素的卡套与贴纸,让绿美符号融入日常学习生活。这些创新实践不仅丰富了支教课程形式,更让“爱绿、护绿、植绿、兴绿”的理念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可听、可跳、可触的具体行动,在潜移默化中推动绿美种子在校园扎根生长。

(图:学习英语rap课堂 杨慧婷摄)

(图:文创产品 杨慧婷摄)
  绿美广东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参与者。此次支教通过“实地调研+课堂创新+多维赋能”的模式,让猪血木与春砂仁成为传递生态理念的“活教材”。支教虽已结束,但“绿美种子”在校园持续生长。学生们哼唱的春砂仁英语rap、贴着文创贴纸,都是生态教育的生动印记。随梦启航实践队用脚步探寻八甲生态,以创意激活本土资源。从山野溯源到课堂创新,从学科融合到文创渗透,让“绿美广东”变得可感可及。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