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调研高原乡村旅游发展模式,记录“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2025年7月18日至20日,西北大学“在希望的田野上:探寻花海文旅密码”上山庄乡村振兴实践调研团走进青海省西宁市上山庄村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考察与广泛采访,深入了解花海景区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展现高原花海的生态魅力,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路径,为打造青海特色乡村振兴样板注入青春智慧。
(在花海门前合照)
走进花海,探寻振兴密码
7月18日,实践团队抵达上山庄村。盛夏时节,千亩花田如七彩地毯铺展在高原之上,与远处的梯田、民居构成一幅和谐的生态画卷。此外,实践团队还发现景区内部建设成效显著:标准化游客中心、景区内部交通、停车场、特色民宿集群一应俱全,硬化道路覆盖全园。尤为亮眼的是,景区创新性打造了游乐场与孔雀园,孔雀入园是生态美学与经济价值的共舞,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既保留了高原生态本色,又赋予花海独特的观赏价值。给静态的花
海增添了动态的活力。
(花海)
辐射效应显现,带动当地发展
花海景区的蓬勃发展,直接推动了周边村庄的硬件提升。首先是道路网络完善:景区和政府投资修建的柏油路,连通了上山庄村与外界,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其次是公共服务的提质,依托景区客流,周边村庄新增标准化公厕、垃圾分类站等现代化生活循环系统,提升村民生活水平。在采访中村民透露,景区开发前这里还是荒坡旱地,村民靠天吃饭。后来通过种花造景和发展乡村旅游,家家户户的收入都大幅提升,也开上了小汽车,这都是花海景区对功劳。他们还表示,要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景区,使其更好的发挥乡村振兴作用。
初见花海:生态画卷里藏着“美丽经济”的巧思
上山庄村自启动花海文旅项目以来,通过“村集体+企业+农户”的合作模式,已打造出集观光游览、农事体验、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上山庄村探索“村房短住”模式,村民将自家房屋与城市居民共享,通过“微更新、轻介入”盘活闲置资源,去年已带动餐饮、农产品售卖等关联收入超200万元。实现“不出村增收”,让城市游客沉浸式体验乡村生活,推动消费场景拓展。三方协同让乡村旅游从单一观光升级为全链条消费场景,实现了资源高效利用与各方共赢。发展规划上,当地正挖掘生态涵养与休闲体验功能,持续整治人居环境、改造宜居农房,助力乡村旅居产业升级。该模式让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增收,随政策红利释放与市场完善,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更多活力,既增经济收益,又促城乡融合发展。
花海“蝶变”:“花开致富”的民生答卷
在烟火气中触摸发展脉搏为充分了解上山庄花海所带来的收益与变化,实践团采访了诸多村民,通过采访得知,上山庄花海景区的建成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的收入大大增加,景区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就业机会,改善了生活条件,“花海景区为我们提供了工作机会,改善了家里的条件,我愿意在这工作。”从“观望者”到“参与者”乡村振兴发展悄然改变着村民的想法。有人参与花海养护,有人把院落改造成特色农家乐,曾经闲置的资源,在参与中变成增收渠道。同时通过采访得知自从上山庄花海景区建立之后村 里面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以前村里面都是泥土路, 之后为了方便游客村里面铺上了水泥路,不仅方便了游客同时 也方便了村民,为他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同时村里面的医疗设施也发生了巨大的发展,网络也走进了家家户户 村民也都开上了汽车,毫无疑问景区的建立也大大地提升了村民们的生活质量,给许多人提供了工作,以前离开的年轻人也愿意回到村里面致力村的发展。
(在花海中工作的工人)
破局之路:让高原花海“四季常绿”的创新探索
尽管花海旅游人气渐旺,团队在调研和采访中也发现了目前存在的发展瓶颈与痛点:淡季游客锐减导致部分商户收入不稳定,同质化经营现象初显,受高海拔气候限制,花期仅集中在6月至9月,村民承认冬天“较为萧条”,客流量也受到了影响;花海项目受气候影响大,如近年的干旱就对花朵的生长影响较大,进而影响了游客体验;景区业态以观光为主,游客停留时间短;部分基础设施仍需完善,餐饮、文创等消费潜力尚未充分挖掘。面对难题,上山庄村正积极“破局”。
(花海现状)
青春同行:在乡村振兴路上书写担当
作为青海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上山庄村花海文旅项目承载着村民的发展智慧,凝聚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实践力量,是连接传统生计与现代发展的生态纽带。站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关键节点,青年更应主动把握发展机遇,在保护中延续生态基因,在创新中激活乡土资源,让这一融合自然与人文的生态经济模式在高原持续绽放活力,共同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结合当地文化资源所设计的文创形象)
三天的调研中,团队成员们用镜头记录花海美景,用笔尖记录村民故事,更在实践中深刻理解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意。“从荒坡到花海,不只是风景的变化,更是发展理念的革新。从开发文创产品、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加强线上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为村庄发展贡献青春智慧。“青年就该到基层去,到乡村振兴的一线去,用我们的知识和热情,帮乡村把好路子走得更稳、更远。”让更多人知道这座高原村庄的振兴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