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的福利保障体系日益完善,各种社会帮扶网络也在不断拓展。然而,困境儿童问题依然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2025年5月,昭通市市委、市政府积极部署暑期困境儿童集中关爱服务工作,印发《关于做好留守儿童寒暑假期集中托管服务的工作方案》等2个方案并召开全市2025年暑期留守儿童集中托管服务专题会,把留守儿童及困境儿童暑期救助服务摆在暑期工作极为重要的位置。为积极响应全社会对困境儿童支持保护的号召与期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赴鲁甸困境儿童支持保护实践队于2025年7月18日前往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儿童福利院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志愿服务活动,围绕“同心‘童’行,共筑未来”主题开展一系列心理干预、兴趣拓展与知识赋能活动。
实践团队作为具有社会学、社会工作、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等专业的跨专业团队,在暑期服务期间,作为志愿者参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暑期集中托管服务。实践团队结合专业所长,精心策划并实施了多项特色活动。
在心理支持方面,团队引入“优点大发现”趣味活动,引导孩子们在各种活动中发现并说出自己的优点,并进行同伴间的相互鼓励。孩子们在活动中说出“我跑步很快”“我很乐于助人”“我从不挑食”的各种优点,实践团队成员耐心回应并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更多更全面地发现自己的优点。孩子们通过活动都发现了自己和同伴的更多优点,变得更加自信与开朗。
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与创造力,团队精心打造了“小小艺术家”绘画课。在这里,主题绘画带领孩子们在想象的世界里驰骋,手掌画让他们用稚嫩的掌心拓印出奇妙的图案,草帽涂绘则将创意戴在头顶,变成行走的艺术品。孩子们握紧画笔,倾情挥洒情绪与愿望。通过多种创意活动,孩子们找到了情绪表达的畅通渠道,那些说不出口的欢喜与期待,都化作了画纸上最动人的语言。
此外,团队还策划了阳光运动活动,组织了乒乓球趣味运动会。通过多种乒乓球趣味游戏的分组竞技,鼓励孩子们在趣味运动中感受团队合作。每一次成功的接力,每一个精彩的回合,都凝聚着小团队的智慧与力量,让孩子们在尽情享受运动乐趣的同时,深深体会到“一人为众,众为一人”的团队合作真谛,也让阳光与汗水交织成成长路上最鲜活的印记。
团队还策划了进行了相反方向动作、你比划我猜等趣味游戏,进而引入性别意识教育和防溺水安全知识教育,在肢体互动中自然融入性别意识教育,让孩子们理解不同性别角色的平等、尊重与自我保护的重要性;借由模仿溺水场景、比划救生动作等环节,将防溺水安全知识悄然植入。游戏的轻松氛围消解了知识传递的生硬感,再配上团队成员们生动形象的讲述,那些关乎安全的要点不再是枯燥的条文,而是化作一个个鲜活的画面印在孩子们脑海里,真正做到了让知识在欢笑中浸润心田,在互动中深入人心。
团队成员邓嘉怡回忆:“有个孩子总在活动结束后悄悄帮我收拾工具。我问她为什么,她说:‘你们来了,我觉得我不孤单了。’这句话让我眼眶发热,原来我们的一点陪伴,对他们来说是如此珍贵。”团队负责人李柯宇表示:“这一个月,我们不仅是给予者,更是收获者。孩子们的坚韧与纯真,重塑了我对幸福与责任的理解。”鲁甸县民政局、鲁甸县社会工作协会也为实践团队颁发了“优秀志愿者”证书,以表示对团队一个月来服务的认可,并鼓励同学们继续关注困境儿童支持与保护工作,继续坚持志愿服务工作。
同心“童”行,共筑未来。这个夏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希望在陪伴中延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困境儿童支持保护实践队用脚步丈量责任,用心灵温暖童年,书写了新时代青年与困境儿童双向成长的动人篇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文李柯宇、刘国靖、宁雪帆、路凯媛,图傅逸仙、陆凤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