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双城“陶”脉,青才“栖”宜|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时间:2025-08-24     阅读:
    来源: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双城‘陶’脉,青才‘栖’宜”社会实践团
 双城“陶”脉,青才“栖”宜|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暑期实践活动
  为深入理解城市青年发展生态,探寻增强城市对青年吸引力的有效路径,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比较中思考如何将个人成长融入地方发展,2025年暑期,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双城‘陶’脉,青才‘栖’宜”社会实践团在指导老师薛丽梅的带领下,赴“陶都”宜兴与“瓷都”景德镇开展了一场以青年视角洞察城市魅力、建言青年发展的深度社会实践活动。
  缘起:从“景漂”到“宜留”的思考:
  作为在宜兴求学的外来学子,我们既沉醉于紫砂文化的深厚,也好奇景德镇对青年的强吸引力——能否让宜兴也成为青年愿扎根、乐创造的“理想栖息地”?带着这份思考,我们踏上双城对比实践路。
  方法:“TSLNE”动线下的五维体验
  团队以“TSLNE”动线(游玩、购物、住宿、夜生活、出行)为框架,从五个维度系统对比两地的青年体验差异与特色。
  游玩:慢生活与热活力的碰撞
  宜兴:蜀山古南街的黛瓦白墙、陶二厂的艺术改造、UCCA陶美术馆的前卫设计,透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静谧匠心。
  景德镇:陶溪川、三宝村、雕塑瓷厂的热闹市集与浓厚艺术氛围,满是青春的激情与活力。

  (图1成员-景德镇陶艺体验)
  购物:多元消费里的青年喜好
  两地都有层次丰富的消费场景:宜兴的“陶货夜市”“青年造物街”“大师街”,从亲民小件到大师之作皆有;景德镇的陶溪川夜市、陶阳新村更具沉浸感,“没人能空着手走出”是真切体验。

(图2逛陶阳新村摊子)
  住宿:两种生活方式的镜像
      宜兴龙山村:安静质朴,远离喧嚣,适合静心隐居。
      景德镇三宝村:多元创新,艺术民宿与共享空间多,是青年社交的热闹聚落。
  夜生活:烟火气里的活力差距
  两地陶瓷夜市都有文化与烟火气,但景德镇夜市持续更久、氛围更浓;宜兴陶二厂夜市九点后渐冷清,青年夜间活动选择待丰富。
  出行:“最后一公里”的便利性对比
  实践团切实体验了两地交通。宜兴公交覆盖广但部分路段间隔长,短途接驳不便,成员曾步行良久。景德镇则共享电驴网络发达,随处可见,扫码即走,轻松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自由度和便捷度更高。
  实践总结与青年建言:
  通过此次对比实践,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两座城市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蕴与不同的发展模式。他们认为,能吸引并留住青年的城市,才更具活力和创造力。基于调研体验,他们从青年视角出发,为宜兴提升青年吸引力提出建言:
  1.构建青年微生活圈:打造更多低成本、高活力的青年社交空间和创意聚落,增强归属感。
  2.丰富夜间消费场景:延长夜间文化活动和经济形态的持续时间,提升夜间活力。
  3.强化体验式文旅:开放更多工坊体验,支持青年创意市集,让青年从消费者变为参与者、创造者。
  
(图3采访景德镇当地留校大学生)
  结语:
  本次“双城‘陶’脉,青才‘栖’宜”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洗礼和视野的开拓,更是一次深刻的思考与责任的觉醒。作为在宜兴学习生活的大学生,实践团成员们表示,将积极运用专业所学,投身实践,为宜兴的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他们相信,通过城市与青年的双向奔赴共同努力,宜兴能够建设成为一座不仅宜业宜居,更宜创宜享的青年友好型城市。
  未来,他们将继续关注青年与城市发展的课题,不断探索和实践,以实际行动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