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千年非遗的厚重底蕴,邂逅青春实践的蓬勃朝气,一场关于文化传承的对话,在沁源县非遗展厅悄然启幕。近日,我院“太岳青韵传习社”暑期三下乡实践队,在辅导员乔少婕带领下,深入沁源非遗腹地,以“探寻非遗密码,传承文化根脉”为主题,开展了一场沉浸式非遗解码之旅。队员们穿梭于手工麻纸的岁月纹理间,驻足于剪纸艺术的灵动纹样前,在触摸与聆听中,解码沁源非遗的传承基因,书写属于青春的文化传承答卷。
一、展厅寻迹
叩开非遗传承之门,踏入非遗展厅,历史与现代在此交融。实践队成员以“文化解码者”身份,与当地非遗传承人并肩,开启一场跨越时空的技艺溯源。
手工麻纸:触摸岁月肌理传承人指尖轻拂麻纸模型,将“沤、捣、抄、晒”的古老智慧娓娓道来。队员们模拟抄纸动作,感受纤维在指尖凝聚成纸的奇妙,领悟先辈“以纸载史”的坚守。
沁源剪纸:对话指尖艺术红纸上的流转剪影,藏着吉祥寓意与地域密码。队员们尝试复刻纹样,在折线与镂空间,触摸剪纸艺术“以剪传情”的温度,让传统美学在青春实践中鲜活。
沁源秧歌:聆听文化脉动翻阅曲谱、聆听唱段,队员们探寻这一“活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脉络。模拟演唱互动里,秧歌的韵律与故事,在青春声线中焕发新活力。
二、青春解码,让非遗“活”在当下
实践队成员们以“青春传承者”之姿,打破展厅边界,让非遗从“展品”变为“体验”,从“传承”走向“传播”。
非遗地图:绘制传承坐标:研究非遗地域分布展板,队员们梳理沁源非遗“点线面”传承网络,为文化推广标注青春坐标。
互动体验,点燃传承星火:队员们协助整理展品、讲解技艺故事、记录传承瞬间……,他们化身“非遗传播官”,让人们在触摸中读懂匠心,让传承火种借青春之力播撒。
三、传承回响,以青春之姿续文脉
当实践队与非遗深度对话,传承的意义在碰撞中明晰,实践过程中队员们纷纷感慨:“触摸非遗,触摸的是先辈的智慧与坚守。让青春成为传承纽带,是我们的使命。” 传承人点赞:“年轻人用热情激活非遗,让古老技艺‘潮’起来,为传承注入新动能!”
青春作笔,续写非遗新篇。一方展厅,是文化传承的微缩窗口;一次实践,是青春力量的传承注脚。我院太岳青韵传习社”暑期三下乡实践队以暑期三下乡为契机,将“传承基因”融入青春实践,让沁源非遗在触摸与体验中“活”了起来、“火”了下去。未来,相信他们定将继续以青春为笔,书写非遗传承新篇,让千年文脉在新时代浪潮中,澎湃不息、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