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子走进泉州畲乡村落 探索非遗文化与学前教育融合新路径

    时间:2025-08-25     阅读:
    来源:三下乡网

  6月28日,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教育民生学院“童韵传薪”实践队一行6人,深入泉州河市镇厝斗村畲族文化活动中心,开展非遗文化(畲族)幼儿启蒙实践活动。通过聆听畲族历史、参观文化展馆、体验传统服饰与美食等环节,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挖掘鲜活的民族文化素材。

5fe9959b5620b2acc6484d2b99408b4

  聆听族史,解码传统育儿智慧

  活动伊始,厝斗村书记向实践队系统介绍了畲族的迁徙历史、民俗传统及文化传承现状。讲述中,畲族童谣里的自然认知启蒙、节庆活动中的集体协作教育等内容,引发队员们强烈关注。学前23B班杨艳婷表示:“书记提到的《山哈调》童谣,用生动比喻解释自然现象,这种方式完全可以转化为幼儿自然教育课程案例。”队员们认真记录下10余处可用于幼儿教学的文化元素,为后续教案设计积累素材。

  探访展馆,发掘老物件教育价值

  实践队来到由原厝斗民族学校改建的畲族文化展馆。馆内陈列的畲族传统服饰、织布机、老式课本等物件,成为队员们研究的焦点。早教24B班李曼菲发现,一件畲族童鞋的刺绣纹样由基础几何图形构成,“这简直是天然的幼儿数学教具,可改编为图形拼贴游戏”。队员们还注意到,展馆内保留的畲汉双语课本,为幼儿双语启蒙活动设计提供了思路。

9d1a5ce16ff4139fdb8c027b7a17c58

  服饰体验,提炼动作发展教学素材

  在畲族村民指导下,实践队员试穿了绣有凤凰纹、牡丹图案的传统服饰。过程中,大家重点观察服饰结构对幼儿动作发展的训练价值:系盘扣的穿绕动作可锻炼手部精细能力,银饰碰撞的声响能培养听觉感知。学前23B班袁晓阳说:“我们计划将这些元素融入角色扮演活动,让幼儿在体验中提升肢体协调性。”

a8517da0d2d4242e172b4c712d799dc

b42e5890e0a768087cff539e0424197

b8822ac6eee271a85c66a0d79e8b215

  品味美食,挖掘生活教育内涵

  午餐时,队员们体验了畲族手抓饭制作。从食材分配到五指拌匀的过程,被拆解出数学认知(数量分配)、社交能力(分享协作)等教育点。“可以设计‘畲乡小厨房’主题活动,让幼儿在生活化场景中学习知识。”实践队指导教师谢瑜萍如是点评。

  此次实践是厦门城市职业学院“童韵传薪”项目的重要环节。据了解,该项目旨在通过挖掘南音、畲族等非遗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开发适合3-6岁儿童的活动教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前教育阶段的创造性转化。下一步,实践队将整理本次活动素材,编入《闽韵童玩——非遗元素学前教育活动手册》,为幼儿园多元文化课程设计提供参考。

4ae8295bb958b6857ca1a15f0925abf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