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韦婷婷、孔令博、王欣雨)为助力乡村振兴,探寻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武汉学院管理学院生米有“稻”社会实践团于7月29日至8月4日深入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以“走访乡村-田间实践-实际调研”为行动主线,深入农村一线,开展系列实践与服务,以实际行动为平凤大米产业注入青春动能。
深入村落,倾听百姓心声 7月29日,实践团抵达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查干湖镇图那嘎村,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队员们与当地农户围坐一堂,通过问卷、访谈等形式,围绕平凤大米的种植、推广、销售等话题展开深入交谈。村民们踊跃发言,在分享农作物种植经验的同时,也道出了当前面临着种植成本高、市场价格波动、销售渠道单一等困难与挑战。队员们仔细聆听,认真记录,结合所学专业提出初步建议,并表示将其整理形成调研报告,为当地的大米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躬耕稻海,体验农事艰辛 7月31日,生米有“稻”实践团走进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平凤乡嫩江村,挽起裤脚,俯下身子,真正踏上稻田埂,在农户的耐心指导下,亲手参与除草、水位调节等农事操作,在汗水与泥土的接触中,切身感受农耕艰辛。实践期间,团队聚焦科技助农,开展农业无人机操作学习与演示,探究其在施肥、病虫害检测等方面的应用,体悟到科技赋能传统农业,在田间地头上演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智慧农事”课。
走进市井,洞察消费偏好 为深入洞察平凤大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与愿景,共绘产业发展蓝图,8月2日,实践团前往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走访多家超市、公园与市场,与众多消费者展开交流互动。消费者对平凤大米普遍给予高度评价和认可,同时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加大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帮助农户提升种植效率与稻米品质,携手应对汛期等自然挑战。与此同时,消费者们还热切期望平凤大米能拓宽销售渠道,让这份来自黑土地的优质农产品跨越地域限制——不仅要卖得好,更要卖得远,让平凤大米的品牌魅力传得更广、更响。
躬行“稻”路,青春聚力稻香梦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生米有“稻”实践团牢记这一重要指示,将这一精神带到平凤地区个体农户中去,为平凤地区乡村农户提供发展方向和动力。在锻炼自身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同时,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通过社会实践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
作者:韦婷婷、孔令博、王欣雨
来源:武汉学院管理学院生米有“稻”社会实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