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腰果漆与椰壳纹样在竹扇上交融,当丝路佳肴的香气弥漫印尼学校课堂,一场跨越山海的文明对话正在“一带一路”沿线焕发新生。2025年8月,华侨大学“一带一路”侨乡星火实践团奔赴印度尼西亚,深入普禾加多、丹戎槟榔、北干巴鲁等地多所学校,以非遗为媒、访谈调研为笔,开启华裔青年中华民族认同培育的文化实践。
侨心叩响文明史,帆影载回交融情 8月初,实践团在多所印尼学校开展中华文化宣讲会,向印尼学子宣讲《中印尼文化共生史》,结合生动具体的历史事例,如郑和下西洋期间中印尼的文化交往、中印尼在香料贸易中的交往等,通过讲述与分析,绘制出中华文化与印尼文化相互交流的和谐图景。
中华工巧载乡情,丝路佳肴裹侨味 8月中旬,实践团在努桑塔拉佩利塔学校、维塔马国家精英高级中学等学校举行非遗体验活动。实践团成员与印尼学生围坐一堂,共同触摸书法、剪纸、陶艺与漆扇制作的文化肌理,体验中华传统工艺的魅力。为贴近印尼文化,团队在漆扇制作中创新融入当地天然植物染料与椰壳元素,为中国漆扇增添了独特的地域风情。这场体验不仅让印尼青年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也见证了传统工艺在年轻一代手中焕发的新活力。
(学生们正在体验中国非遗工艺)
在中印尼饮食工作坊也有文化碰撞的乐趣。实践团成员与印尼同学一起动手,在区别中国酱油与印尼甜酱油之后,亲身体验两者在色、香、味上的差异。在“中文报菜名”互动环节,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小组,根据电脑中呈现的菜品,回忆所学的汉语词汇,“寓学于乐”点燃学生们的互动激情。味、语互动,让交流更具生机活力。
星火烛耀新程启,侨力融绘大同图 实践团将总结本次印尼之行实践经验,继续以“非遗+饮食”等高互动载体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学校合作,助力华裔青少年寻根铸魂,促进文化互鉴与民心相通。
(实践团与参与活动的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