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安代舞动库伦情,推普助力乡村兴

    时间:2025-08-28     阅读:
    来源:作者:王昱方舒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语泽库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
  为深入贯彻国家关于教育强国、文化强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2021—2025年)》及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开展“推普乡村行”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沈阳师范大学“语泽库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奔赴国家重点帮扶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接续2024年“语润藏原”推普系列活动,从高原到北疆,把课堂知识转化为广阔沃土上的“乡土公开课”。
  抵达库伦旗的首日,服务队便走进了充满民族风情的哈图塔拉嘎查党群服务中心。在这里,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向奔赴”正在上演——队员们与8位安代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围坐一堂,巧妙地将“语言正音”与“非遗传承”紧紧拧成了“一股绳”。通过细致的问卷与深度访谈,队员们摸清了安代舞术语在传承与传播中的语言使用现状。现场,服务队中的蒙古族成员化身“小老师”,为传承人们带来专业的普通话正音训练。更令人感动的是,“我教居民普通话,居民教我安代舞”的互动课堂瞬间点燃了现场。传承人们倾囊相授,队员们认真习舞,激昂的鼓点与青春的舞步交织,服务中心内洋溢着欢声笑语。当传承人与队员们共同喊出“安代舞动库伦情,推普助力乡村兴”的响亮口号时,那份对文化传承的坚守与对语言沟通力量的信念,深深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这一刻,悠扬的安代舞曲不仅是艺术的韵律,更成为了推广普通话、连接民族情谊的动人乐章。
 
  在库伦旗人民政府的圆桌旁,服务队触及了乡村振兴的另一个核心维度——基层治理现代化。与一线干部的交流,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智慧的融合。聚焦“窗口服务普通话使用率”、“乡村普法宣传用语”等议题,双方交换的不仅是数据,更是对提升服务效能、优化治理路径的深度思考。共同录制“我为推普代言”短视频,其精髓在于将宏大的政策叙事,转化为乡亲们喜闻乐见的“苞米地里的嗑”。这背后,是服务队对“语言即服务”理念的深刻理解:只有当国家通用语真正融入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政策才能精准滴灌,服务才能直达人心。基层干部们提出的建议与期望,不仅是实践的指南,更让队员们体悟到,推广普通话在乡村,不仅是沟通的需要,更是提升治理水平、凝聚发展共识、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钥匙。
  真正的实践,必须俯身大地,贴近人心。在白庙子嘎查的分组入户走访,是服务队深入肌理的“田野调查”。队员们倾听农牧民关于语言使用、教育期盼的真切心声。这份详实的一手资料,是精准施策的基础。面向儿童的推普支教,则是一场面向未来的播种。孩子们清澈眼眸中对知识的渴望,发音矫正后绽放的纯真笑容,都无声地诉说着通用语言为他们打开更广阔天窗的意义。当日下午的村部普法讲座,围绕土地承包、婚姻家庭、未成年人保护等紧贴民生的主题,用鲜活案例解析冰冷法条。队员们努力将抽象的法律术语,转化为守护农牧民切身权益的“护身符”。这一刻,他们不仅是推普者,更是法治精神的传播者,让公平正义的阳光,通过语言的力量,普照到每一个角落。入户入心,方知责任之重;播种希望,始见教育之伟。
 
  为扩大声量,服务队将舞台延伸至最富生命力的镇区集市。“推普+法治”的小摊,成为连接理论与群众的生动课堂。流动采访捕捉真实声音,手册发放传递政策温度,法律快答提升公民意识——每一次互动,都是将国家意志融入日常生活的具体实践。十余条珍贵的音视频素材,记录下的是民众认知提升的微光。
 
  实践尾声,队员们走进苍茫的塔敏查干沙漠——“东北第一漠”。在这里,面向导游、驼队经营者和文创摊主,他们探索在独特文旅场景下,普通话如何成为提升服务质量、规范市场秩序、传播地方文化的催化剂。主题短片的拍摄,不仅是为行程画上句号,更是为库伦旗的“语言+文旅”融合发展留下了一份青春的思考与期许。从市井喧嚣到沙漠孤寂,推普的声音与法治的理念,在库伦大地的多元场景中激荡回响,彰显其无所不在的生命力。
 
  七天的实地行程有终点,但服务队对库伦的承诺没有期限。创新启动的“语泽库伦·云端伴读”机制,是“扶智”与“扶志”的长效探索。每一位志愿者与库伦旗的儿童、妇女、干部、牧民结成“云端伙伴”,通过每周定时的点对点服务——从精准的普通话纠音,到优质数字资源的推送,乃至安代舞的线上分解教学——构建起跨越地理阻隔的“不断线”支持网络。“人不在、声不断、线不松”的承诺,是科技赋能教育的生动体现,更是青年学子用恒心守护乡村振兴火种的责任担当。这根无形的“云端线”,连接的是知识与渴望,传递的是温度与希望。
  
  本次实践活动,不仅让成员们把课堂里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感、可用、可推广的乡土实践,更使其在调研、教学、普法、传播等多维场景中锤炼了学术素养与社会担当。这段经历让“推普”不再是抽象的口号,而成为看得见的情感联结,也让法律走出条文,成为群众手中维护权益的利器,通过这段经历队员们深刻意识到,乡村振兴从不在文件中,而在孩子们的笑脸中、在农民手上的老茧中、在一望无际的玉米地中。未来,服务队将以库伦旗为长期观测点,建立“高校—政府—社区”三方协同机制,让更多青年学子把论文写在北疆大地上,把声音留在牧民心里,让语言之种、法治之光在科尔沁草原生根发芽、枝繁叶茂。
  作者:王昱方舒
  来源:沈阳师范大学“语泽库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服务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