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斑驳的炮身,曾是民族的脊梁。”近日,鲁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薪火红延”社会实践队走进烟台西炮台国防公园,在古炮遗址前开展主题研学活动。时值全民族抗战胜利80周年,队员们轻触冰冷铸铁,在与历史遗迹的对话中,回望全民族救亡图存的烽火岁月。此次活动以“赓续红色血脉,强化使命担当”为主题,旨在通过沉浸式实践,推动青年学子以青春视角感悟国防历史,从民族命运转折中汲取奋进力量,深化爱国主义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
西炮台国防公园作为烟台重要的国防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见证了近代以来尤其是抗战时期的风雨历程。这里的每一处残垣都是全民抗战的生动见证,承载着厚重的国家记忆与民族精神。实践队紧扣“铭记抗战历史、共筑强大国防”要求,以实地感悟为核心,让伟大抗战精神在与历史遗迹的对话中焕发时代价值。
触摸遗迹:在历史细节中感悟民族气节 阳光映照下,古炮台遗址的炮管沉默指向远方海域——那里曾是先辈们抵御外侮的前沿。队员们屏气凝神,围站在古炮周围,以敬畏之心探寻历史的细节。
队员们俯身查看炮身的铭文与磨损痕迹,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这些“沉默卫士”在海防斗争中,尤其是抗战时期的战斗故事:炮火轰鸣时的坚守,弹尽粮绝时的不屈,无数先辈以血肉之躯筑牢海防屏障。“冰冷的钢铁背后,是先辈们滚烫的热血。”实践队成员杜晨洁在实践笔记中写道,“当书本上的‘全民族抗战’变成眼前这尊带着弹痕的古炮,才真正懂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是口号,是刻进民族骨血的责任。”
驻足沉思:在历史回响中凝聚精神力量 队员们随着讲解脚步缓缓前行,目光掠过残垣断壁上的岁月痕迹,在古炮遗址旁不时驻足。听着讲解员细数当年的战斗场景,大家轻声交流着心底的触动,把看到的、听到的历史细节记在本子上,更刻进心里。
课本里说“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原来这长城不只是防线,是一代代人‘不做亡国奴’的骨气。”队员们在边走边看、边听边聊的过程中,对抗战精神的内核渐渐清晰——那种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早已融入民族的精神血脉。
初心回响:在精神淬炼中筑牢思想根基 夕阳西下,实践活动接近尾声。队员们在西炮台旧址前合影,青春身影与沧桑遗迹相映,定格下“青春向党、不负时代”的生动画面。
此次主题研学活动,对“薪火红延”实践队而言,既是一次历史追寻,更是一场精神淬炼。通过触摸历史印记,队员们将抽象的抗战历史与精神转化为真切感悟,也激发了传播红色文化的内在动力。八十载过去,历史警钟长鸣;新时代青年必将继承先辈遗志,以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筑牢坚实思想根基。(撰稿:刘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