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星火兴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怀揣着对乡村发展的热忱与期待,走进临清市戴湾镇,围绕当地特色产业展开深度调研。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他们见证了乡村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收获了诸多感悟与启发,更为乡村振兴的壮丽画卷增添了一抹青春亮色。
大鹅养殖:共富模式激活乡村经济
在荣润牧业有限公司,团队成员被现代化的养殖场景所震撼。占地40亩的基地内,10000只鹅苗在恒温棚舍中茁壮成长。自2024年起,戴湾镇以特色大鹅养殖为核心探索新路径,从首期5000只鹅苗存栏,到与济宁祥泰禽企业合作,再到创新“大鹅共富养殖”模式吸引24个网格村注资,一系列举措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产业发展的创新活力与村级联动机制的高效。团队成员徐同学感叹:“这种‘共富养殖’模式既调动了村民积极性,又实现了集体与个人的双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思路。”
金色田园:科技赋能现代农业
走进金色田园农业农场,现代化的仓储物流体系令人眼前一亮。投入2000万建成的仓储设施,搭配自主研发的玉米脱水存储机,解决了玉米存储难题。团队成员围绕粮食处理流程、设备节能效果等与农场负责人展开热烈讨论。农业工程专业的张同学兴奋地说:“从智能农机到标准化仓储,这里真正实现了‘藏粮于技’,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令人震撼!”
鲜菇种植:党建引领多元发展
在鲜菇种植基地,乡村振兴工作者详细介绍了“五位一体”增收模式。党建引领下,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联合村组建乡村振兴公司,筹集资金建设大棚,带动群众就业增收。同时,延长蘑菇产业链、发展光伏产业、整治坑塘渔业、建设鸭棚规模化养殖、打造党性教育和研学基地等举措,让“小蘑菇”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团队成员王同学说:“这种多元化的发展模式,充分挖掘了乡村资源潜力,为破解村集体增收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实地调研,团队成员深刻体会到戴湾镇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强劲脉搏。实践队队长总结道:“戴湾镇以产业为抓手,通过科技赋能、党建引领和模式创新,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振兴之路。作为青年学子,我们应将调研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为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青春智慧。”
此次调研不仅让队员们开阔了眼界,更坚定了他们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信念。戴湾镇的实践生动证明,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引擎,而青年的参与将为这片热土注入更多活力与希望。
队伍:星火兴乡实践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