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关于推进广东“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部署,广州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数字赋能中心)“童声普韵,糖忆暖亲”先锋队联合广州市番禺区沙湾街道紫坭社区,于2025年8月16日至22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普通话推广与紫坭糖厂文化传承实践活动。
实践团队深入社区,了解居民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使用现状,并通过深入访谈与线上数据收集,了解当地群众对所在地——紫坭糖厂工业遗址的历史认知与发展需求,为后续活动优化与持续开展提供了扎实的实证基础。


团队紧紧围绕“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思想,结合地方特色,创新采用“沉浸式语言文化教育游戏”模式,将普通话学习与糖厂文化有机融合,开展一系列即传承地区历史记忆,又注重趣味性与实效性的文化实践活动。
“童声普韵,糖忆暖亲”活动启动阶段,团队通过课堂的形式,向社区的20多名青少年,明确了普通话在日常沟通与文化传承中的关键作用,强调普通话为糖厂历史注入了新的传播活力,而糖厂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为语言学习增添了情感温度与文化内涵。
本次活动精心设计了多项特色项目与体验活动,将普通话学习巧妙融入糖厂的历史文化体验之中。
1. “粤普转译”互动环节
选取《大闹天宫》等经典动画片段音频,经消音处理后,邀请老少参与者用粤语进行配音,在趣味对比中提升普通话表达能力。
2. “糖厂探秘,普语闯关”游戏
通过词语接龙形式(如“甘蔗→蔗糖→糖厂→厂房”),引导老人与孩子学习紫坭糖厂相关词汇的准确发音,并进行小组内的接龙竞赛,增强语言学习的互动性与记忆效果。
3. “普通话知识竞赛”环节
此环节设置常用词汇、古诗译读及情景对话等内容,主持人以粤语提问,参与者用普通话作答,有效锻炼语言转换与实际应用能力。
此外,团队还专门设计了紫坭糖厂文化主题Logo,并提供临摹扇面供参与者绘制,进一步强化文化认同与归属感。

在社区工作人员协助下,团队组织社区居民参访紫坭糖厂遗址,工作人员实地讲解其历史背景与文化价值,唤醒年长居民尘封的历史记忆,拉近青少年们与工业遗址的距离。
活动尾声,团队邀请居民分享参与感受,并献上一场精彩的文艺演出,深化老少群体对活动内容的理解与记忆。通过问卷调查,团队系统收集了居民对活动的满意度反馈,结果显示本次活动成效显著,获得广泛好评。
在这场语言与文化的深度交融中,实践团队深切认识到:普通话不仅是沟通的桥梁,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通过沉浸式、游戏化的推广方式,实践团队让紫坭糖厂的工业记忆“活”了起来,让老一辈的乡愁与新生代的好奇在共同的语言中相遇、相融。孩子们字正腔圆的发音中,承载的是对历史的重新聆听;老人们生涩却认真的普通话背后,是对往昔岁月的温情回望。语言因文化而有根,文化因语言而流传。实践团队不仅传递了标准语音,更唤醒了一方土地共同的文化认同与情感记忆。推普之路,亦是传承之路——实践团队以语为媒,以糖厂为窗,让乡村振兴在“声”与“情”中真正实现了落地生根。

(供稿人 广州职业技术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数字赋能中心)“童声普韵,糖忆暖亲”先锋队 蔡程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