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苏州五龙禅寺:香火里的民生温度与信仰传承

    时间:2025-08-30     阅读:
    来源:单
苏州五龙禅寺:香火里的民生温度与信仰传承
为探寻民间信仰在当代社会的鲜活实践,2025 年 8月,苏州大学姑苏信仰探寻实践团走进苏州五龙禅寺,通过与信众深度对话,解码这座有着 “龙王庙”之称的古刹如何承载百姓心愿,在传统与现代的交织中延续信仰生命力。
 
访古刹风貌 品信仰本真
苏州五龙禅寺坐落于吴中区木渎镇穹灵路,因与 “龙王” 信仰渊源深厚,当地百姓常亲切称其为 “龙王庙”,是承载区域民间信仰记忆的重要场所。寺内建筑风格古朴典雅,保留了传统庙宇的规制与韵味,香炉、殿宇等设施承载着岁月的痕迹,寄托着信众的虔诚心意。这里不仅是周边信众寄托心灵的场所,更成为观察民间信仰当代形态的重要窗口。
 
图为五龙禅寺整体外观 。通讯员单茹供图
上午 9 时,实践团成员沿青石小径缓步而至,只见寺前香炉青烟袅袅,几位信众正手持香烛虔诚礼拜。据寺内碑文记载,五龙禅寺的龙王信仰习俗已传承数百年,信众的祈愿从求雨保收等传统诉求,逐渐延伸至家人平安、子女顺遂等现代生活愿景,古老的信仰载体正悄然融入百姓日常。
与信众对话 悟信仰深意
上午 10 时许,实践团在寺内偶遇一位前来祈福的本地阿姨,她刚为即将考试的孙子敬上一炷香,又转身向龙王像祈愿天降甘霖。“这里离我家就对面,我经常过来。” 阿姨笑着对我们说,语气里满是对古刹的亲近。
 
图为五龙禅寺内部景观 。通讯员单茹供图
 
阿姨介绍说,周边不少居民会来此祈福,大家虽少有人组织,却因共同的心愿形成默契 ——有人为学生求学业,有人为家庭求和睦,近来干旱少雨,向龙王祈雨更成了许多人的共同牵挂。
访谈中,阿姨多次提及 “修心” 与 “行善”,“说到底关键在于心,相由心生嘛。对自己对别人都好,长期修养身心,家庭自然会好。” 阿姨讲到自己不仅常来祈福,还积极参与社区广场舞和志愿服务,将信仰中的向善理念融入生活实践。
 
承民俗文脉 探传承新径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 离寺前,实践团成员围坐在五龙禅寺的庭院中,翻开《江南通志》细细品读。这部系统记载江南地域历史文化的典籍中,对五龙禅寺的龙王信仰有明确记述:“吴地五龙禅寺,其龙王祭俗始于唐,盛于宋,凡遇岁时旱涝,乡邻聚于此,祈愿之外,必行济困之举,历千年而不衰。”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五龙禅寺前的合影 。通讯员单茹供图
 
成员们在分享时谈到,书中 “祈愿必伴济困” 的记载,与今日调研所见的场景高度契合 —— 阿姨为干旱祈雨,将 “行善” 融入社区志愿服务,正是这种传统的当代延续。典籍中 “龙信仰非独事神,实乃聚民之心、淳民之俗” 的评注,也让大家更深刻理解了五龙禅寺的文化价值:它不仅是承载信仰的建筑,更是维系社区温情、传承向善理念的精神纽带,从古时的 “乡邻共祈” 到如今的 “默契相聚”,变的是祈愿的具体内容,不变的是信仰中蕴含的人文温度。
讨论中,“传统的现代表达” 成为核心话题 —— 如何让《江南通志》记载的 “济困”“聚民” 等理念,通过更贴近年轻人的方式传播,让龙王信仰中敬畏自然、和睦邻里的智慧融入现代生活。当寺内的晚钟响起,成员们愈发坚定:这些被典籍记录的文化记忆,不该只停留在书页里,而应在青年学子的探寻与实践中,成为滋养当代社会的精神养分,让千年信仰的生命力在新时代持续流淌。
在未来,苏州大学姑苏信仰探寻实践团将继续探索传统习俗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路径,为千年民俗在当代焕发持久活力贡献一份青春力量。
 
素材来源:姑苏信仰探寻实践团
撰稿人:单茹
供图:实践团成员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