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国家语言文字推广政策,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安徽理工大学“沐泽传统文化弘扬团”实践队奔赴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开展实践教育活动,用青春力量为当地语言文化发展增添活力。
与村支书共话推普,助力乡村振兴 在兴旺村党群服务中心,“沐泽弘扬团”的推普志愿者们与村党支部书记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普通话交流活动。宋书记通过其质朴的方言分享了基层工作的点滴,并表示推普活动对于当下乡村振兴起到了关键作用,这为后续的乡村推普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走村入户做调研,文化宣传润民心 “您平时说普通话吗?遇到外地人时和他们交流有困难吗?”志愿者们手持问卷,走进村民家中,耐心询问语言使用情况,经过调查发现,不少老人和儿童普通话水平有限,日常交流仍旧依赖方言。为此,团队在调研交流时,通过发行宣传手册,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向村民普及普通话,在活动现场,不少村民主动参与普通话朗读体验,“以前觉得说普通话非常难为情,今天试了试发现也没有那么难。”一位村民笑着说。
景区导览添“新生”,普通话服务暖游客 兴旺梨园景区里,志愿者们化身“普通话导游”,为游客提供义务讲解服务。从梨园历史到民俗传说,志愿者们用流畅的普通话讲解赢得了游客的掌声。“听懂了!原来这片梨树还有这么多故事!”一位外地游客欣喜地说。景区入口的“推普驿站”里,志愿者们发放宣传手册,倡导游客用普通话文明出游,让语言成为传递美景的纽带。
售票窗口“练内功”,培训提升服务质效 针对景区售票员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的问题,团队专门准备了培训内容,从基础发音到服务用语。经过一次次练习,售票员们表示更有信心使用普通话服务游客了,标准的语言服务不仅提升了景区形象,也让游客感受到更专业的接待体验。
从田间地头的方言调研到梨园景区的标准化服务,“沐泽”团队将普通话的种子撒向乡村的土壤里1。村干部带头学习的热情、村民朗读时的质朴笑容、游客听清讲解时的豁然开朗、售票窗口传来的字正腔圆——这些生动图景,正悄然编织成一条畅通城乡的"语言纽带"。未来,团队将持续深耕推普创新模式,让标准语汇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农具",化作文明旅游的"金名片",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更鲜活的语言力量。(作者:陈子阳管文硕吴佳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