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响应“三下乡”号召,北京科技大学“淮畔青希”实践队于7月20日至8月2日赴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联合共青团固镇县委在大营社区和黄元社区举办暑期公益托管班。实践队以“绿色发展倡导”为主题,融合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开展丰富多样的特色活动,将绿色理念和多元知识融入基层儿童成长,助力乡村振兴与青少年全面发展。
为践行生态理念,守护绿水青山,“淮畔青希”实践队在固镇县精心设计并开展了多项特色环保教育课程。他们深入社区,通过趣味讲座、互动游戏等形式,向青少年普及环保知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课程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垃圾分类、水资源保护、环保图标的认识与设计,还涵盖了光合作用、食物链、能量等理论知识,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激发青少年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和责任感。同时,实践队还组织开展了环保实践活动,如废物利用、环保图标设计等,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热情。作为“垓下之围”发生地,固镇县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实践队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受县团委组织,联合当地大学生参观垓下古战场遗址、固镇博物馆、津浦铁路遗址公园。在遗址现场,借助科技手段还原历史场景,实践队成员沉浸于楚汉争霸的壮阔故事之中,深受震撼。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实践队以戏曲霸王别姬为切入点,将传统文化与爱国教育相结合,通过生动的形式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为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淮畔青希”实践队在环保教育中精心设计了互动性强的垃圾分类游戏,邀请学生们参与通关挑战,以趣味性的方式引导他们掌握环保知识。实践队还设置了数字绘画课程,借助科技手段启蒙孩子们的艺术创造力,让他们在绘画中感受科技与艺术的融合之美。
同时,结合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科优势,实践队在固镇县开展了多项助力科技创新的活动。他们联合校内多个专业团队,通过直播授课的方式,为当地青少年带来了涵盖钢铁精神、智慧城市、非遗越剧等多门特色课程。这些课程不仅涵盖了前沿科技知识,还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旨在激发孩子们对科技的兴趣和探索欲望,拓宽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淮畔青希”实践队充分发挥校内资源优势,精心组织并开展了一系列理论普及宣讲活动,为乡村振兴注入知识力量。在科普领域,实践队深入社区,面向青少年群体,系统普及了阿尔茨海默症和重度肌无力等疾病的详细知识。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与真实生动的案例分析,实践队帮助青少年全面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成因及预防方法,引导他们正确认识疾病,从而显著增强了他们的健康防范意识。
为促进乡村振兴,实践队积极参与“知行计划”,通过手工活动培养青少年的美育素养。在手工课堂上,孩子们在实践队成员的指导下,用五彩斑斓的纸张、形态各异的黏土等材料,创作出一件件充满创意的作品,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也提升了审美水平。此外,实践队还举办了“圆满假期”篮球比赛,以体育赋能,让孩子们在运动中挥洒汗水,收获友谊,学会团结协作,培养了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乡村青少年的课余生活,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希望。
“淮畔青希”实践队的“三下乡”活动成果丰硕,但也面临诸多挑战。展望未来,实践队将不断优化活动方案,深化校地合作,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智慧与力量。他们将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引入多元材料与创意,使每一堂课都成为助力孩子成长的关键力量;同时,深化校内外资源整合,打造更丰富、更有意义的课程体系;此外,推进墙绘美学与教育的深度融合,、让孩子们领略墙绘艺术的独特魅力与深刻意义。
北京科技大学“淮畔青希”实践队用汗水与智慧绘就乡村振兴的青春画卷,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大地注入蓬勃生机与希望曙光。未来,他们将怀揣热忱,继续扎根基层沃土,以爱为笔,以责任为墨,续写更多温暖人心、催人奋进的乡村故事,为乡村振兴的壮丽征程倾尽全力,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