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路上|逐光红色行: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赴武汉开展红色实践活动
6月29日至7月2日,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社会实践团前往武汉开展“逐光红色行”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以体悟红色文化,感悟红色精神为核心,通过实地参观、理论学习与现场宣讲相结合的方式,重走革命之路,笃定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感悟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
6月29日,实践团前往武汉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参观学习。实践团踏入武汉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厚重的历史气息扑面而来。这座承载着特殊意义的建筑,瞬间将实践团成员们拉回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这里,是新四军历史的重要起点。青砖灰瓦的建筑,古朴而庄严,静静伫立,诉说着往昔的故事。新四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依然顽强战斗,开辟抗日根据地,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从旧址走出,实践团心中满是震撼与感动。
次日,实践团前往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参观。走进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1927年那段风云激荡的岁月。这座红砖赤瓦的西式洋楼,曾是中共中央的“心脏”,见证 了大革命由高潮转向失败的关键历史转折点。纪念馆以丰富的展陈形式,生动再现了中共中央在武汉领导中国革命的峥嵘历程。陈独秀、蔡和森、周恩来、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运筹帷幄。站在复原的会议室前,实践团仿佛能听到他们激烈讨论的声音,感受到他们在危急关头的沉着智慧。
7月1日,实践团前往武汉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学习。站在武昌红巷13号的青瓦灰墙下,他们仰头看见“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匾额,瞬间被拉回1927年的风云激荡。穿过棂星门,泮池石桥与参天古木静默如史诗扉页,常委办公室里简陋的木桌、煤油灯和泛黄书稿无声诉说:正是在这方寸之间,毛泽东写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油印讲义上“推翻土豪劣绅,一切权力归农会”的墨迹仍力透纸背。数百名青年攥紧书本,将火种烙进血脉。踏上青砖铺就的操场,铜哨声犹在耳畔。学员们曾在此持枪列队、绑腿行军,宿舍里双层木床挤挨着粗布被褥,草鞋磨破脚踝却踏出燎原之路。名单墙327个名字背后,半数是永远定格在二十余岁的青春。
最后一日实践团前往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学习,由指导老师石炜带领。踏入馆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珍贵的文物、生动的历史图片、详实的文字资料,如同打开了时光的大门,将团员们带回到那个变革的年代。通过讲解员周义的详细解说,他们深入了解到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那些陈列在展柜中的武器、信件、手稿,仿佛在诉说着革命者的坚定决心。
随后,实践团前往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踏入馆内,眼前的场景十分震撼。实践团看到了起义军使用过的枪炮、穿过的军装,还有他们在战斗中留下的各种物品。馆内还展示了众多革命志士的生平事迹,他们有着共同的理想与追求,为了建立民主共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在参观过程中,指导老师不时地为实践团进行补充讲解,解答成员们心中的疑惑,引导他们深入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现实价值。老师提到,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更重要的是,它传播了民主共和的理念,推动思想解放
通过实地探访,实践团成员深刻了解了武汉的红色革命事迹,并理解了先辈的红色精神。植物科学技术学院智慧农业2304班丁子涵表示,要将此行所见所感所悟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动力,立足专业,勇于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学习和未来事业,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新时代“革命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文字|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赴武汉红色景点参观学习“逐光红色行”暑假社会实践团队苏阳
图片|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赴武汉红色景点参观学习“逐光红色行”暑假社会实践团队罗冲宇
排版|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赴武汉红色景点参观学习“逐光红色行”暑假社会实践团队丁子涵
初审|华中农业大学石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