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青葵向阳开 法治暖童心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朝曦“青葵”计划实践团三下乡支教侧记

    时间:2025-09-03     阅读:
    来源:燕阳 冯缘
  七月的贵州黔东南,青山如黛,苗寨错落。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青葵计划实践团的师生们带着专业热忱与青春活力,跨越山海来到这里,开启了为期15天的支教之旅。他们以“法治护航成长,知识点亮希望”为初心,围绕普法教育、安全防范、禁毒宣传三大板块,为村里的孩子们播撒法治种子,筑牢成长防线,带孩子们度过一个有意义、有收获的非凡暑假。
 
  一、法润童心:播撒知法守法的种子
 
  法治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课,尤其对于乡村孩子而言,系统的法治启蒙能帮助他们树立规则意识、明确行为边界,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实践团结合乡村孩子的认知特点,以《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核心,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贴近生活的案例与互动体验,让“法”的概念从陌生变得具体可感。
 
  在村食堂的课堂里,实践团成员们以PPT和动画短片为切入点,开启了“法治小课堂”的第一讲。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法律知识,结合“校园欺凌”“小偷小摸”等身边案例分析危害,还设计了“小法庭故事课堂”活动,让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理解法律程序,学会用法律思维看待问题。
 
  “以前不知道骂人、打架可能会有这么严重的后果,现在我知道要管好自己的行为了。”四年级男孩小宇在课后认真地说。而当实践团成员笑着让从田埂跑回的美江背诵“防溺水三字经”时,美江黝黑的脸蛋泛起红晕,扯着嗓子刚背到一半,蹲在旁边的红玉突然站起身:“我昨天跟妈妈去河边,差点踩滑!要是真掉下去,就得像你们说的,立刻大声呼救,对不对?”成员们连忙点头,心中为孩子萌芽的法律与安全意识暗自欣慰。实践团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图文并茂的普法PPT,上面印着卡通警察形象和简单的法律条文,成为孩子们随时翻阅的“法治指南”。
 


  二、安全“童”行:筑牢风险防范的防线
 
  乡村地区地形复杂、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孩子们在日常上下学、户外活动中面临溺水、拐骗、网络陷阱等多重安全风险。实践团从“游玩、出行、网络”三个维度构建安全防护体系,通过情景模拟、现场教学、互动问答等形式,将安全知识转化为孩子们能理解、会运用的自我保护技能,帮助他们识别风险、规避危险。
 


  在“游玩安全”课上,成员们带着孩子们来到河边安全区域,通过情景演示和实地指导,教他们识别溺水风险点,讲解“远离野泳”的重要性及意外落水后的自救方法;“防拐防骗”互动问答中,针对“遇到陌生人问家庭信息怎么办”“独自在家有人敲门要注意什么”等问题,孩子们在引导下总结出“不随便跟陌生人走”“及时联系家长老师”等技巧;网络安全课上,成员们则通过案例故事揭露“网络诈骗”“不良信息”的陷阱,提醒他们“不透露家庭信息”“不随意点击链接”。
 
  三、禁毒“童”防:认清毒品危害的真相
 
  毒品是危害个人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稳定的毒瘤,而乡村地区由于信息相对滞后,对新型毒品的认知尤为不足。实践团以“认清毒品形态、知晓危害后果、坚守拒毒底线”为目标,通过直观展示、知识讲解、互动参与等方式,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毒品的警惕性,筑牢“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思想防线。
 
  在禁毒宣传课上,实践团成员展示了仿真毒品模型,向孩子们揭开毒品的伪装:“这个长得像糖果的东西,可能是新型毒品!”他们用图片、视频展示海洛因、鸦片等传统毒品,以及“跳跳糖”“奶茶包”等新型毒品的形态,详细讲解毒品对身体、家庭和社会的严重危害。通过“禁毒知识问答”“禁毒故事分享”等形式,让孩子们牢记“毒品碰不得”的底线。
 


  课后,孩子们亲手绘制了“禁毒手抄报”,用稚嫩的画笔表达“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决心,每一笔色彩都承载着他们对健康生活的向往。
 


  支教的时光虽短,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法治与安全的种子。实践团的队员们也成为了孩子们值得信赖的好朋友。当实践团离开时,孩子们捧着自己制作的卡片,上面写着“谢谢哥哥姐姐,我会保护好自己,也会努力读书,快快成长,并把学到的知识分享给伙伴们”。中央司法警官学院“青葵”计划实践团以专业行动诠释了警校学子的担当,而这份守护的力量,将继续在黔东南的青山绿水间生长蔓延。前行,我们在路上!
 


撰文:冯缘 燕阳
配图:冯缘 燕阳
通讯员:张志广 杨尧麟
审核:刘继荣 檀玉莹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