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北师学子对话剪纸,辉发非遗点亮传承

    时间:2025-09-04     阅读:
    来源:三下乡网

  2025年8月19日下午,来自北京师范大学“长白育辉”支教队的大学生们带着对家乡文化的好奇与热忱,在这里开启了一场与辉发满族剪纸的深度对话。活动中,同学们参观非遗作品展、专访省级非遗传承人徐贵库,更在亲手实践中学习剪纸技法,让青春视角与传统技艺碰撞出传承的火花。

  展厅观展:一剪一纸藏满乡故事

  走进剪纸展厅,一幅幅精美的作品即刻吸引了同学们的目光:长白山林海间的“人参娃娃”眼神灵动,萨满仪式中的图腾纹样神秘庄重,狩猎场景里的骏马线条刚劲有力……这些作品均出自徐贵库之手,每一幅都承载着辉发满族的历史记忆与生活智慧。

  “这张《辉发河牧歌》里,河流的曲线用了‘游丝剪’技法,既像水波流动,又藏着辉发部迁徙的轨迹。”徐贵库向同学们细致讲解作品中的文化密码,从题材寓意到刀法技巧,让大家在观赏中读懂剪纸背后的民族文化内涵。

IMG_256

  面对面专访:传承人眼中的坚守与创新

  参观结束后,同学们围坐在一起,与徐贵库展开了一场关于非遗传承的深度交流。通过访谈交流,徐老师细致分享了辉发满族剪纸的历史以及在新时代辉发满族剪纸传承创新之道。他谈到,非遗传承不仅要保留精华特色,还需精准对接市场需求,同时融合长白山地域特色,又通过彩绘、多层叠剪等创新形式赋予作品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让剪纸艺术成为助力家乡创收的文化载体。

IMG_257

  在技艺传授上,他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原汁原味传承满族剪纸的核心技法,另一方面结合市场需求采用“剪刻并用”模式,既保证艺术本真,又提升创作效率。他强调,学好剪纸的关键在于热爱与悟性,掌握基本“剪纸语言”和物体形态后便能快速上手。而创作灵感则源于童年母亲讲述的满族传说,以及对史料的深入挖掘,让作品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根脉。这种兼顾传统与创新、艺术与实用的传承智慧,为支教队将剪纸文化融入课堂提供了生动范本

  指尖实践:体验剪纸里的“稳准巧”

  最令人期待的环节当属剪纸教学。徐贵库从基础的“锯齿纹”“月牙纹”教起,示范如何用剪刀的开合控制线条粗细。他一边指导,一边手把手纠正同学们的握剪姿势。

  同学们拿起红纸,在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尝试剪制简单“蝴蝶”。跟随着老师的动作,虽然起初手指有些僵硬,但随着剪刀起落,红纸渐渐呈现出对称的花纹。这不仅是剪纸,更是与家乡文化的一次亲密对话。

IMG_258

  此次活动让支教队的同学们在参观、交流、实践中深入了解了辉发满族剪纸的魅力。正如徐贵库所说:“年轻人是传承的希望,让他们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温度,才能让剪纸艺术代代相传。” 北京师范大学的学子更愿以青春之力践行使命,将此次调研所得转化为生动的特色课程,让剪纸艺术的火种在支教课堂中点亮,让更多孩子触摸到家乡文化的脉搏。相信在各方努力下,辉南县将继续搭建更广阔的非遗体验平台,北京师范大学“长白育辉”实践队队员也会以实践为笔,助力辉南文化在传承中焕发新彩,让这份指尖的技艺与文化的厚重,在代代相传中绽放更持久的光芒。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