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抗日精神,青春力量:“烽火新声 手‘译’山河”实践路队暑期纪行

    时间:2025-09-06     阅读:
    来源:三下乡网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天津外国语大学欧洲语言文化学院“烽火新声 手‘译’山河”实践路队于7月先后赴保定、赤峰、沈阳、淄博、天津五地,开展了意义深远的红色革命文化传承活动。路队依托学院多语种教学特色,同时创新性地将手语融入实践活动中,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开辟了新路径。

  保定:沉浸地道体验,追寻抗战足迹

  在河北省保定市,实践路队参观了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同时还参与了沉浸式地道体验。在那里,队员们沿着蜿蜒曲折的地道前行,体验了当年军民在地道中穿梭作战的艰辛。这种亲身体验加深了他们对抗战历史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先辈们的敬仰之情。

IMG_256

  在冉庄的实践接近尾声时,两位队员对前来参观的青少年进行了采访,为纪录片注入了鲜活的青年视角,展现了红色革命文化在当代青少年心中产生的影响。通过他们分享的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不仅记录了历史的传承,也生动展示了红色精神如何在当代青年中得到新的诠释和传播。

  赤峰:汉蒙双语朗诵,奏响红色旋律

  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的锦山革命烈士陵园,实践路队特别邀请蒙古族同学共同完成了汉蒙双语朗诵。当蒙古语与汉语在同一片天空下回响,共同抒发着对革命先烈的崇高敬意,这不仅是对革命先烈的深切缅怀,也是对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的一次创新尝试。

IMG_257

  沈阳:探寻抗战足迹,铭记历史

  在沈阳,实践路队深入北大营营房旧址、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和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通过调研、访谈、手语互动等多元形式,队员们进一步了解了抗日战争历史,为当代人特别是青年群体搭建起与历史对话的桥梁

IMG_258

  在北大营营房旧址,队员们探寻了九一八事变的历史痕迹,并通过实地调研,直观地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他们邀请了小朋友们共同完成抗日主题拼图,传递和平理念,让爱国主义精神在互动中传承。

  沈阳审判日本战犯特别军事法庭旧址见证了新中国在二战后首次独立对日本战犯进行的公开审判。实践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依次参观了法庭审判大厅、被告羁押室、证人室等重要场所,详细了解了审判的过程和历史背景。

  在沈阳二战盟军战俘营旧址,队员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参观了战俘营内的生活场景还原、历史照片展示和实物陈列,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IMG_259

  在两地参观结束后,队员们还采访了青少年游客,聆听他们分享对这段历史的感悟,并邀请他们在千纸鹤上写下了寄语,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

  淄博:回想历史,致敬先烈

  在淄博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队员们进行了参观活动,馆内的历史照片、文物和故事让成员们仿佛穿越回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队员陈佳怡有幸采访了黑铁山抗日武装起义纪念馆原馆长,通过深入访谈,成员们进一步了解了起义的细节和纪念馆的发展历程,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成员们对历史的了解,也坚定了他们传承红色文化的决心。

IMG_260

  天津:绘声绘影,津城回声

  在天津的实践活动中,队员们走进了开封道社区,与社区居民和青少年们共同回顾了前几站的实践成果。他们通过精心准备的视频和图片展示,生动地再现了赤峰、保定、淄博等地的红色之旅。

IMG_261

  队员们还邀请社区居民学习了十个手语热词,如“我爱和平”、“奋勇前进”等,这些手语不仅丰富了大家的交流方式,也让红色文化的传承更加多元化。此外,队员们组织了红色主题集体涂鸦活动,邀请居民和志愿者们一起用画笔在长卷上描绘出他们心中的红色记忆。最后,实践队还进行了红色剧本杀活动,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再现,让参与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历史事件和人物,以互动式学习的方式让红色教育更加生动。

IMG_262

  与此同时,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烽火新声 手‘译’山河”实践路队精心制作的纪录片成为了传播红色文化的重要媒介。纪录片采用中法双语字幕并结合手语窗口,生动介绍了各个地点所承载的革命历史。这种创新的多语种融合手语的呈现形式,不仅为听障人士提供了了解红色历史的新途径,更推动了红色文化在多元语境中的广泛传播。

IMG_263

  与此同时,实践队全体成员线上录制了十个抗战主题热词的手语翻译,将红色文化通过手语的方式传递给更多人,进一步拓宽了红色文化的传承渠道。

  在这个假期里,实践队通过实地参观、深入访谈、社区互动以及线上传播等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加深了青年一代对抗日战争历史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进一步推动了红色精神的广泛传播。

IMG_264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