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医药学院“碧血丹心”社会实践队15名队员深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中心小学,开展为期十四天的“七彩假期”志愿服务活动,为乡村少年宫注入青春活力。
仲夏时节,凉风习习。2025年7月3日,湖北医药学院“碧血丹心”社会实践队的15名青年学子,满怀热忱抵达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柳陂镇中心小学,为期十四天的“七彩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帷幕。他们积极响应时代号召,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教育发展。
翰墨飘香:叩响千年文化之门
在弥漫着墨香的硬笔书法课堂上,实践队员姚梦琳以一支笔为引,为孩子们开启汉字世界。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龟甲兽骨文字的奥秘与王羲之“墨池”的典故,将厚重的中华文化底蕴娓娓道来。
原本枯燥的控笔练习,在姚老师的巧妙引导下,化作了一场与笔尖共舞的奇妙探险。孩子们屏息凝神,小手稳稳执笔,全神贯注于纸墨之间。
课堂尾声,孩子们在《早发白帝城》的轻快与《望天门山》的壮阔间流连,最终选定心仪诗篇,将童真感悟倾注笔端。当稚拙却认真的“墨宝”完成,一张张小脸洋溢着自豪的光彩,高高举起的作品,如同献上最珍贵的文化新芽。

图1 志愿者上书法课
生命守护:急救知识播撒希望
“包扎不只是打结,更是关键时刻的守护神!”实践队员周正阳的开场白瞬间点燃了急救科普课堂。他用贴近生活的例子,将包扎原理讲解得妙趣横生。理论讲解结束,实践环节立刻点燃热情。
“谁来做我的‘小模特’?”话音未落,孩子们的小手已齐刷刷举起。一位勇敢的男孩率先体验“伤员”角色并获得奖励。随后课堂变身为“小小急救员”训练场,孩子们五人一组,专注而认真地互相练习包扎。每一次成功完成,他们都骄傲地展示自己的“战果”,成就感满满。
除了包扎,周正阳还通过现场演示,让孩子们初步接触了心肺复苏(CPR)的要领,将“黄金四分钟”急救意识的种子深植心田。这堂别开生面的急救课,为乡村孩子打开了守护生命、通往医学世界的大门。
乐动心声:音符激荡不屈之魂
音乐课堂上,实践队员杨依淋一个灵巧的音阶游戏如清泉叮咚,瞬间抓住了所有目光。《就是哪吒》的旋律响起,她立于中央逐句教唱,清亮的嗓音在教室流淌。
她精准驾驭旋律与情感,用充满生命力的击掌引导节奏,带领孩子们步入音乐秘境。在杨老师启迪下,哪吒敢于冲破桎梏、百折不挠的精神在孩子们心中苏醒。孩子们的眼神从羞涩躲闪渐变为星辰般坚定,声音也从小心翼翼跟随变得铿锵有力。当激昂伴奏奔涌而来,全班歌声汇成洪流齐声高歌。每一个饱含少年心气的音符,都如灼热箭矢,裹挟着不屈意志直刺云霄,奏响青春炽热的宣言。

图2 志愿者教学音乐画面
幸福解码:心灵阳光健康同行
在健康幸福课堂,实践队员周正阳首先将同学们分组。他通过声画结合的方式,生动阐释“幸福”内涵。
“幸福是什么?”互动环节点燃思考热情,孩子们踊跃发言,紧密联系日常生活,鲜明印证“幸福来源于生活”的真谛。课堂将幸福与健康主题深度联结,引导孩子们分析日常健康与不健康行为,识别自身不良习惯,探讨改进方法,并通过观察他人深化对健康生活方式的理解。
课程尾声的“记录我的幸福瞬间”小作业,让孩子们热情记录并分享生活点滴。这份传递幸福的过程,本身也成为滋养心灵的独特体验。

图3 志愿者和小朋友进行心理健康课堂小游戏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湖北医药学院“碧血丹心”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正以实际行动响应时代召唤,将个人实践与时代使命紧密衔接。他们在柳陂镇中心小学谱写的“七彩假期”篇章,不仅为乡村孩童的假期增添了斑斓色彩,更是在乡村土地上播撒下知识、技能与希望的种子,生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在深入基层、服务社会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使命担当,为助力乡村教育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贡献着坚实的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