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爱心支教行・夏日暖童心” 教育关爱服务团的志愿者们,怀揣着对教育的赤诚与对乡村孩子的牵挂,踏上了前往海南省定安县黄竹镇南海学校的路。为期10天的暑期 “三下乡” 支教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用爱与陪伴书写的温暖约定。这支由大学生组成的实践团,带着精心准备的课程与满腔热忱,誓要在这十日光阴里,为乡村孩子的暑假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教育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大巴车刚驶入南海学校的校门,志愿者们便被眼前的景象打动:斑驳的教学楼前,几棵大树伸展着枝叶,像是在默默迎接这群远道而来的年轻人。志愿者们迅速融入校园环境,充分了解学生们的学习基础与兴趣需求。

图为一年级的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那天,当志愿者们站在讲台上时,数双清澈的眼睛齐刷刷望过来,那里面有羞涩的打量,有藏不住的兴奋,更有对未知知识的热切期盼。一些稚嫩的提问,让志愿者们瞬间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

图为孩子们专注上数学课场景
课程表上的每一堂课,都凝结着志愿者们的巧思。课程设计紧扣“趣味启蒙、创意激发”:科普课中,借助动画演示、简易实验装置,拆解各种趣味实验的奥秘,课堂上,孩子们围拢观察、踊跃提问,将对科学的好奇转化为求知动力;手工粘土课上,引导大家以“乡村四季”为主题创作,原本普通的粘土,在孩子们手中变成金黄麦浪、盛放野花,创作间隙,不少孩子主动分享灵感,让课堂成为创意交流场;美术课里,志愿者们带领孩子在想象的世界探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折纸课中,分步教学千纸鹤、帆船折法,纸张翻转间,孩子们的专注与成就感清晰可见,课间还互相展示成果,让纸艺创意在交流中延伸。

图为志愿者向居民进行科普
支教的意义,不止于校园围墙之内。延伸科普触角,是实践团赋能乡村的另一重要举措。考虑到居民对科学知识的需求,志愿者们分组走进村民家中开展入户科普。带着科普手册、简易教具,与居民围坐院中或堂屋,结合乡村生产生活场景讲解实用知识。从农作物种植的科学原理到日常生活的节能技巧,用通俗语言拆解专业概念,居民们听得认真,不时插话提问,原本安静的农家小院因这场“知识对话”变得热闹起来。交流中,关于“土壤改良”“病虫害防治”等话题常被反复讨论,居民们感慨:“这些知识听着明白,对实际生产太有用了。”

图为演出节目:朗诵《少年中国说》
离别前的汇报演出,成了南海学校最热闹的一天。孩子们穿着得体的服装,拿出了最饱满的精神:朗诵《少年中国说》时,洪亮的声音里藏着对祖国的热爱;舞蹈《啦啦操》的舞步跳出了最纯粹的快乐。当最后一个节目结束时,全体志愿者合唱《相亲相爱》,歌声充斥在整个礼堂,回荡在每个人的心间。
十日光阴很短,短到来不及记下每个孩子的名字;教育的影响很长,长到能在孩子们心里种下希望的种子。此次支教,海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爱心支教行·夏日暖童心” 教育关爱服务团用知识与陪伴,为乡村孩子点亮成长之路,也在实践中收获了温暖与感动,深刻体悟到教育赋能乡村的意义。这场跨越城乡的知识接力,终将在岁月里生根发芽,结出丰硕的果实。(通讯员 田鑫 葛蕊欣 贾林 李佳芯 田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