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执笔绘乡韵
——绘美乡村调研团农民画实践全记录
2025年9月2日讯(通讯员汪珧)7月至8月,山东大学绘美乡村调研团围绕农民画展开暑期社会实践,足迹遍布湖南、山西、河南、河北四省多地,通过宣讲、调研、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挖掘农民画的价值与意义,为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7月,团队首站抵达湖南衡山朗学教育机构,开展“乡土艺术赋能美育”课堂活动。团队向25名小学生讲解农民画艺术特征与非遗价值,课后与教师交流时,双方探讨出农民画与语文教学融合的构想,让乡土美育种子在童心扎根。
在河北,团队探访两地乡村:辛集王下村的农民画展览馆里,团队追溯其自1958年“诗配画”起源、走向世界的历程,见证当地建画室、育人才的实践,与画家交流出“文创赋能”路径;沧州赵高村无农民画基础且老龄化严重,团队提出结合盐场、平原特色,用小麦、玉米等农作物作工具创作,并借互联网推广的方案,也更深刻理解农民画“以农民为主、以乡村为辅”的本质——用质朴方式传递乡土心意。
此外,团队在河南濮阳曹杨韩小学与副校长访谈,了解到学校对引入农民画的期待,也直面专业师资、经费不足等现实瓶颈,更从学生对农耕场景画作的兴趣中,看到“让学生成为本土文化传播者”的可能。
8月,团队聚焦农民画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在山西大同云州区三十里铺村,团队与村支书深入探讨农民画与美学教育融合的乡村振兴潜力。调研明晰了以农民画研学项目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的路径,也深知推动农民画与乡村振兴融合,必须立足村民需求、脚踏实地。
此次实践,团队深入挖掘农民画背后的文化故事,既记录下农民画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也帮助明晰其传承困境与发展方向。于团队成员而言,此次实践不仅是调研,更是一场与乡土艺术的深度对话。成员们曾为辛集农民画的国际影响力惊叹,为赵高村传承困境思索,也为孩子们眼中的艺术光芒动容。愈发明白,农民画不只是纸上的色彩,更是乡村记忆的载体、文化传承的纽带。未来,绘美乡村调研团将带着这份实践感悟,持续以青春力量,助力农民画这一非遗瑰宝在乡村振兴中绽放新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