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兰考,骄阳似火,而焦桐树冠如盖,浓荫蔽日,仿佛在默默诉说着跨越半个多世纪的精神传承。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中的无私奉献品格,7月8日,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2025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以“承先辈精神薪火·绘乡村蝶变新卷”为主题,走进焦裕禄纪念馆,在这片镌刻着奋斗足迹的红色热土上,接受了一场深刻的思想洗礼与党性教育。
“我是您亲手栽下的泡桐,长在黄河故道上……”一曲悠扬婉转的《焦桐颂》在展馆入口处回荡,瞬间将实践队员们的思绪拉回到那个风沙肆虐、兰考人民与贫困顽强抗争的艰苦年代。在队长的带领下,队员们依次参观了“苦难岁月”“临危受命”“执政为民”“绿色丰碑”等展区。泛黄的照片里,焦裕禄同志身着打补丁的衣服,蹲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亲切探讨治沙良方;磨损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全县120多个村庄的风沙、盐碱分布数据,字里行间透露出他对兰考大地的深情与责任;锈迹斑斑的治沙工具旁,静静陈列着他病中仍坚持工作的药瓶,无声诉说着这位“县委书记的榜样”与病魔抗争、与时间赛跑的坚韧与执着……一幅幅画面、一件件实物,生动还原了焦裕禄同志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盐碱、治内涝的峥嵘岁月,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背后,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赤子情怀。
在纪念馆内,实践队员们结合“三下乡”主题展开了热烈讨论。“焦裕禄同志当年带领群众治沙,依靠的是科学方法和实干精神;如今我们助力乡村振兴,同样需要将专业知识与乡村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机械电子工程系辅导员包老师的一番话,引发了大家的强烈共鸣。队员们纷纷表示,在接下来的实践中,将深入乡村一线,运用所学的机械电子专业知识,为农户解决农机维护、智慧农业设备使用等实际问题,以青春力量续写“乡村蝶变”的新篇章。
从兰考的焦桐到乡村的田野,精神的薪火在代代相传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此次焦裕禄纪念馆之行,不仅让扬州大学广陵学院的实践队员们深刻理解了“奉献”二字的千钧重量,更坚定了他们以先辈为榜样、扎根基层服务人民的信念。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征程上,青年一代正以实际行动,让伟大建党精神在乡村振兴的广阔实践中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