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骄阳似火,酷热难耐。然而,在兰考县小宋镇程寨村的田间地头与数字产业园内,却涌动着一股青春的热潮。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2025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的到来,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技术应用的全新活力与无限可能。
团队成员甫一抵达,便与驻村第一书记孙海涛展开了深入交流。双方围绕区块链技术在农业场景中的深化应用这一前沿话题,展开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探讨。“技术不应仅仅停留在实验室的纸面上,而要深深扎根于田间地头,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正如交流中所着重强调的,兰考的实践生动地证明,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与农业的深度融合,必须紧密聚焦行业痛点,在种植、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精准发力,找到切实可行的切入点。
兰考县委书记高瞻远瞩,亲自谋划布局,依托中国移动数字乡村研究院强大的技术支持,精心搭建起一套基于区块链的农产品溯源系统。一场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变革,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激情上演。依托中国移动倾力打造的数字乡村信息化平台,兰考红薯成功装上了“数字身份证”。通过5G + 区块链技术构建的全流程溯源系统,这个曾经在艰难岁月里作为“救命粮”的普通农产品,如今摇身一变,成为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鲜活样本,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该溯源系统作为“5G + 新数字乡村”平台的核心模块,独具匠心地实现了“一品一码、一码溯源”。消费者只需轻轻扫码,便能全面查看红薯从育种、种植、仓储到物流的全生命周期数据。得益于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独特特性,数据的真实性得到了铁一般的保障。这一创新举措,不仅有效遏制了假冒伪劣产品的泛滥,更为“豫兰红”这一特色品牌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保护屏障,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目前,该系统已在红薯产业中全面推广应用,并计划逐步拓展至兰考古筝等更多特色产品,为兰考的特色产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溯源系统的成功落地,为兰考红薯产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显著改变。通过品牌溢价的效应,红薯的销售单价大幅提升,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从中受益匪浅。种植户的收购价提高了,辛勤的付出得到了更丰厚的回报;合作社的利润空间扩大了,发展的动力更加充足;商超与电商渠道的客户信任度显著增强,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在与东方甄选、盒马等知名合作渠道的合作中,带有溯源标识的兰考红薯备受青睐,订单量同比增长高达30%,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然而,兰考红薯产业的升级之路并未止步于溯源。当地政府积极作为,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400万吨高温愈合库,有效解决了红薯采后损伤这一长期困扰产业的难题,大大延长了红薯的销售周期,让红薯能够以更好的品质走向市场。同时,依托智慧农业平台,土壤墒情、肥力等关键数据实现了实时监测,滴灌、水肥一体化系统等先进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精准种植,提高了红薯的产量和品质。此外,河南省农科院、开封市农科院的专家驻点提供技术支持,更是让科学种植贯穿于红薯生产的全流程,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科技保障。
从曾经沙土地里艰难求生的“救命粮”,到如今数字赋能下蓬勃发展的“致富果”,兰考红薯产业的华丽蜕变,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和成功典范。随着更多数字化技术的不断落地应用,这片曾经饱受风沙、内涝、盐碱“三害”困扰的土地,正坚定不移地走出一条以品牌为引领、科技为支撑的特色发展之路,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奋勇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