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三下乡指定投稿平台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推普声波润高原——看甘南完冒镇如何用普通话点亮教育、激活产业、守护乡愁

    时间:2025-09-14     阅读:
    来源:山东大学
  
  在青藏高原东缘的卓尼县完冒镇,一场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纽带的乡村振兴实践正悄然改变着这片藏族聚居的土地。通过入户推普、文脉传承、产业赋能、汉藏交流等多维探索,普通话正成为破除发展壁垒、激活内生动力、连接广阔天地的“金钥匙”。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长期以来,我国在实施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积极探索通过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助力乡村发展,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在此,对山东大学“古道新声·语润乡兴”实践队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工作进行中期总结。​
  政策引领,明确方向​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育部、国家乡村振兴局、国家语委研究制定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
  推普助力乡村振兴的核心实践
  1.文化教育扎根课堂
  开设书法与诗歌课程,从汉字起源、坐姿握笔等基础传承文化,
  引导藏区儿童通过仿写现代诗(如艾青《我爱这土地》)用普通话表达情感,将"勤劳的小蜜蜂"等意象化为回报社会的志向,唤醒精神自信。
  2.入户推普破解发展瓶颈
  打通政策与产业"语言关":针对藏族村民汉语薄弱问题,深入家庭推广普通话。
  在都个加家,以绕口令游戏激发儿童兴趣,让学习普通话成为"拓宽未来之路"的钥匙;
  在根沙村,聚焦支柱产业,指导村民准确掌握"藜麦(límài)""羊肚菌(yángdǔjūn)"等产品名称发音,助力电商销售和商贸谈判。
  双语双向尊重沟通:实践队员主动学习藏语常用语(如"突及其/谢谢"),以真诚姿态消除隔阂,推动村民从"被动学"转为"主动支持"。
  3.赋能乡村特色产业
  探访荣梭责任有限公司创始人之一创业者完么布,了解他的求学创业故事,见证普通话如何成为乡村振兴"金钥匙"
  创始人完么布(前教师)凭借普通话能力办理手续、对接政策,带动本地青年就业;
  通过普通话精准沟通产品定制需求,将藏式家具销往北京、上海等地,并借助抖音直播拓展线上市场;
  规范的产品说明、合同与商标注册,依托普通话建立品牌信任,叩开"藏乡好物"出山之门。
  4.守护文化根脉,架设平等桥梁
  在《济南的冬天》的雪域解读中,嫁接"泉城温晴"与高原烈风,让藏族学子以游牧智慧共情老舍的暖——把"小山摇篮"读成牦牛脊背驮着的冬牧场,用冈仁波齐的雪粒替代"伦敦的雾",让转经筒铜铃的碎响应和"水藻在晴空下的招摇"。课堂消融"他乡之暖不解寒原"的隔阂,为离乡求学的藏族少年铸就"万里山河皆故乡"的诗性通途。
  采访小卖部、牧场村民时,发现藏语仍是生活根基,但普通话需求攀升(如看懂电商平台、医疗指南)。实践队强调平衡"民族语言保护"与"通用语赋能",避免"因言致贫",让古老乡音与现代发展和谐共鸣。
  5.参加草地集会,深化汉藏交流
  牛皮靴踏响大地,踢踏舞步卷起草屑与欢叫的旋风,藏袍翻飞孩子们踏着舞步,实践队员也加入进去一起舞蹈。
  阿妈们用普通话喊着护崽口令;孩子们尖叫着躲闪"老鹰",当"小鸡们"最终滚作一团喘息,我们看到阿妈笑出的泪珠,队员沾满草屑的衣服,孩子们汗湿掌心紧握的彩虹糖纸。
  推普实践精准聚焦家庭这一最小单元,牢牢抓住产业这一核心当"小鸡们"最终滚作一团喘息场景,并夯实教育这一长远根基,在甘南高原的完冒镇逐步破解了语言沟通的深层壁垒,展现出多维度的显著成效与深远意义:它确保了惠农政策法规的准确传达与执行,基层干部和村民理解无偏差,让好政策真正落地生根;它激活了乡村产业经济,赋能牧民清晰书写产品说明、助力木工坊跨越地域对接全国市场,使普通话成为“藏乡好物”飞出大山的强劲翅膀;它在教育层面成功破局,通过亲子共学模式有效提升了学龄儿童的国家通用语言能力,为增强其未来学业竞争力、从根源上阻断代际贫困循环铺设了语言基石;更深远的是,它滋养了文化自信,在坚定守护藏语根基、促进双语传承的同时,推动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如高原意象与《再别康桥》诗意的融合)的创造性交融,最终让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灵魂,都平等地享有感知美、追求精神富足的权利。这条以普通话为纽带的振兴之路,正深刻重塑着高原乡村的发展基因。
  推普声波穿山越岭,在藏寨播下沟通与希望的种子——它既是破解发展困境的实用工具,更是连缀民族根脉与时代发展的精神桥梁,让乡村振兴的脉搏随字正腔圆的韵律蓬勃跳动。

作者:山东大学本科生 陈柯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