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 星期五 晴
远眺圭峰峭嶂天,高台赫赫列岫前。秦岭山脉的圭峰脚下,静静坐落着一座威严庄重的建筑,那便是今天的目的地——西安国家版本馆(文济阁)。为了更深入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里中文化安全的意义,脚步踏在馆内的石板路上,都觉得格外郑重。
一进馆,那面20米宽、90米高的通顶书墙就撞进眼里。5万册精品典籍整齐排列,从地面一直延伸至屋顶,讲解员介绍说这里采用了恒温恒湿、防震防火防核爆的设计,就是为了让这些"文化家底"能安稳传下去。这哪里是普通的藏书地?分明是民族文化的"安全堡垒"!
展柜里,甲骨上的灼痕还清晰可见,秦简上的文字笔锋凌厉,线装书的纸页泛着自然的黄。这些不同时期的版本,从秦简到活字,从线装书到数字档案,串起了6000年的文脉。从《永乐大典》到四库全书,每一册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如果版本断档,文脉断裂,国家安全将从何处汲取精神底气?
乘电梯直至三楼,两个展览同时开放,无不诉说着文化根脉的意义。《赓续文脉踔厉前行》里,从邮票到债券,每件展品都带着"国家认证"的印记,这背后是文化传承的规范与秩序。《楮墨遗珍万里同风》展出的600件丝路版本,从两汉到新时代,见证着文明的互鉴。展牌上篆刻着"开放不是失根"这句话,告诫我们:文化安全从不是封闭,而是在交流中守住自己的坐标。
参观时一直想起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不断理解国家版本馆建设这一巨大文化工程的深刻意义。这些典籍版本是中华文明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是把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继续传承下去的珍贵媒介。盛世修文,当今时代,国家繁荣、社会平安稳定,传承民族文化便尤为重要。
阁藏秦岭,文济华夏!收百世之经典,传千载之逖韵。
文化安全,是文明根脉不被断流的坚守,是文化遗产代代相传的守护,是民族精神不被稀释的底气。不只是当下的精神防线,更是面向灾难的备份与重生;有了这份灾储底气,总体国家安全观才完整无缺。文明传承从不是静态的陈列,而是在触摸与倾听中让故事活起来。今天被文化打动的每一个人,都在成为守护文化安全的微光,让民族的精神家园永远有处可寻。
作者:山东大学本科生 常琰鑫
学号:202300272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