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洪谟之约
夏日的蝉鸣渐歇,为期十日的“青耕洪谟・筑梦少年”爱心暑托活动圆满落幕。电子科技大学星愿支教队的志愿者们怀揣热忱,走进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长宁镇洪谟社区童伴之家,为孩子们带来了一段充满知识与欢乐的暑期时光。从初识的拘谨到离别的不舍,从课堂上的专注到舞台上的绽放,每一个瞬间都成为彼此心中珍贵的记忆。

(一)课程掠影:多元课堂播撒希望
支教队以“趣味启蒙、全面发展”为理念,精心设计了涵盖知识传授、技能培养、素质拓展的多元课程,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收获成长。
知识启蒙类:从邵之鹏带来的“计数方法发展史”,用结绳计数、罗马数字等趣味案例串联起数学史脉络;到王思然的“圆的初步认识”,通过实物教具与动手实践,让抽象的几何概念变得可触可感;再到马浩南的“数学思维课”,以“24点”“数字黑洞”等游戏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探索欲,知识的种子在互动中悄然发芽。

文化浸润类:刘宏宇的“京剧脸谱”课程,用色彩密码解读人物性格,孩子们拿起画笔创作专属脸谱,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郭诗会的“传统节日文化”课,通过图片与视频展现春节、端午、中秋的习俗,让孩子们在惊叹中领悟民族文化的底蕴;罗末辞的“《海的女儿》原版之谜”,引导孩子们从童话中思考“牺牲与成长”,让文学滋养心灵。
艺术与实践类:陈可欣的“树叶贴画”“植物拓染”,将自然之美融入创作,孩子们用树叶拼出蝴蝶、用花瓣印染棉布,感受动手的乐趣;刘宏宇的“趣味粘土”课上,五彩粘土在指尖变成星球、动物,创意在揉捏中绽放;张晗的“不织布手工”,让孩子们在穿针引线中完成小熊挂件,体验手工的温度。
运动与素养类:刘博文、孙碧隆的“散打拳击基础课程”,教会孩子们站稳出拳,锤炼意志;陈思涵的“乒乓球课”,从握拍到发球,让孩子们在挥拍中感受运动活力;许琳萱的“观影兴趣课”,通过《夏洛的网》引导孩子们体悟友谊真谛,课堂讨论中满是真诚的分享。
安全与科普类:高子涵的“急救知识科普”,详解海姆立克急救法与伤口处理,孩子们通过情景实操演练,筑牢安全防线;长宁镇关工委段秋娟主任的“防性侵知识讲座”,以案例教会孩子们分辨危险、保护自己;邵之鹏的“太阳系探秘”,用示意图与模拟游戏带孩子们遨游宇宙,点燃探索星空的热情。
(二)温情瞬间:携手同行共筑回忆
课程之外,支教队与社区、孩子们的互动同样温暖人心。
政企联动护成长:共青团长宁县委书记陈鸿杰、副书记吴卓倩多次到访,与支教队交流课程设计,强调思政教育自然融入课堂,并承诺全力解决支教中的困难,从空调维修到物资补给,成为坚实后盾。社区童伴妈妈曹敏全程陪伴,用耐心与爱心呵护孩子们的日常。

特色活动聚人心:开班仪式上的“传递数字”游戏,让陌生的师生在欢笑中熟悉;结营前的“生命拼贴诗”创作,孩子们用文字拼贴对生命的感悟;“用信写心里话”活动,笔尖流淌的是对朋友、对志愿者的真挚情感。
二、结营礼赞:不说再见后会有期
7月18日下午,结营仪式为十日时光画上句点。洪谟社区党委书记何卫权致辞,肯定志愿者的担当,寄语孩子们带着收获茁壮成长;支教队代表贺文分享与孩子们从陌生到默契的感动,字里行间满是不舍。
仪式上,何书记为支教队颁发荣誉证书,闪光灯定格下志愿者们并肩的身影。随后的节目汇报中,男生武术操刚劲有力,女生舞蹈《小花朵》柔美灵动,合唱《勇气大爆发》传递自信,志愿者们的《夜空中最亮的星》更是唱出对孩子们的祝福——他们愿做那颗星,照亮孩子们的前路。
告别时刻,童伴妈妈曹敏与社区工作人员罗兰分享心声,孩子们拉着志愿者的手不愿松开。十日的陪伴虽短,但这份因爱联结的缘分,早已超越时间与距离。
三、支教感悟:以爱为帆,向光而行
星愿支教队的志愿者们用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的志愿精神。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陪伴者与引导者——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在游戏中打成一片,在离别时含泪约定后会有期。
正如何书记所言,暑托班的意义不仅在于填补暑期空白,更在于为孩子们播下希望的种子。星愿支教队用多元课程打开孩子们的视野,用真诚陪伴温暖他们的心灵。这段旅程中,志愿者们收获的不仅是孩子们的笑脸,更是“被需要”的价值与成长的力量。
山高水长,情谊不散。星愿支教队与洪谟社区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但“青耕筑梦”的初心仍在延续。愿孩子们带着这份爱与勇气茁壮成长,愿这份温暖成为彼此心中最珍贵的宝藏。后会有期,我们定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