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河海学子三下乡:承千年精粹,赓续金坛文脉

时间:2023-08-17 关注:

2023年8月11日-12日,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暑期“金坛非遗文化调研实践团”社会实践团队为了解宣传金坛非遗文化,在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开展为期两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赴金坛非遗文化中心,金坛博物馆,立足当地文化特色,深度探寻金坛非遗文化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在金坛非遗文化保护中心合影
 
早在实地考察前,团队成员早已在网络上搜寻并学习了解相关非遗文化。但是,正如《荀子》中“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抱着对金坛非遗宣传和传承的热忱,实践团队首先前往金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这是常州首家区级非遗保护中心。

            
                                     图为“匠心传承,拾忆非遗”活动 
 入门只见红木古筑围成四方方的一片天地,有三三两两房舍摆放着封缸酒和蛋雕,金色的直溪巨龙昂扬于门栏上,挂着金坛刻纸作品。火红的刻纸从这一头跨到那一头,一张张飞舞着的是龙、是花、是手艺人刻下的光和热。室内有开展刻纸、蛋雕等非遗手艺的培训。顺眼望去,“匠心传承,拾忆非遗”这样的红幅下坐着非遗讲师,与之相坐的是2023暑期金坛刻纸公益班的孩子和家长。习近平总书记说过:“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积极培养传承人,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刻纸公益班是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条条红木长凳上,有人正在埋首刻制作品,红色色块赓续着金坛文脉。刻纸公益班是使非遗文化流向人群的小溪,一条又一条的小溪终将汇聚成江海,汇入万户人家中。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展品
 
非遗保护中的展厅中,陈列了许多手工艺品:金坛景泰蓝、手工缠花、常州梳篦、金坛面塑、蛋雕等等。琳琅满目般说是为金坛特产商店也不为过。一个作品,一个故事,文化承载着回忆,故事赋予工艺品灵魂。展馆用工艺品讲述非遗的古与今,旧手艺承载新内容,交织碰撞出了独属于中国新时代特色的非遗文化火花。

 
图为直溪巨龙和金坛蛋雕
 
随后,小队前往金坛区博物馆,领略历史风采。博物馆内现有馆藏文物1万余件,其中达国家一级文物标准20余件,达国家二级文物标准100余件,达国家三级文物标准300余件。馆内分为六个部分——序厅、远古之光、巧夺天工、神秘地球、临时展厅和心香永驻。“我们展厅展示了金坛各个时期出土的文物精品,主要是瓷器、陶器、铜器、骨器等对温度、湿度要求不是很严苛的文物,最古老的已有6500多年的历史,而那些对环境要求比较严苛的字画文物,我们有专门的库房保存。”金坛博物馆馆长李国平介绍,其中序厅和远古之光详细介绍了金坛三星村的历史及出土文物。三星村位于金坛区朱林镇东部,是苏南新石器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是重要的文化遗址。馆内以循序渐进的场景、通俗易懂的文字讲述三星村考古历史,展示出土的文物精品。
 
图为队员采访当地居民
 
蹲下去才能看清蚂蚁,无论那一类的调研都应到基层去。因此在12日,实践团队前往金坛社区实地采访居民,调研当地人民对金坛非遗的了解情况,具体到对金坛刻纸的了解程度以及希望如何了解当地非遗文化。据采访,该居民是一名艺术方面创作者,对金坛蛋雕、刻纸等非遗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表达了对非遗文化工艺品在传承手艺人制作作品的时间和市场需求不相匹配的担忧。制作精美的非遗工艺品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长时间承载的社会劳动价值要在物品价值上体现的话,将造成工艺品的昂贵,最终导致有价无市。这启示着,或许可以将非遗手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同时打造独特且具有传播影响力的非遗作品,对金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大意义。在采访对话中,一字一句,一来一回地饱含着对非遗文化发展的期望。对于非遗宣传方面,热心居民表示可以以河海新校区搬入金坛为契机,通过河海大学录取通知书采用非遗手艺制作,或是附赠非遗工艺品,利用高校影响力向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宣传金坛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响应党的二十大报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作者:梁佳煜 来源:原创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