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大学师生实践团在云南昭通市威信县考察县域高中教育发展情况
三下乡网昭通8月18日电(通讯员:谢梓文 贺亿 阿腾·松博尔)“牢记殷殷嘱托,践行初心使命”。加快新时代教育强国建设,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的重要篇章。普通高中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枢纽,在国民教育体系中承担着承上启下的职责。办好普通高中教育是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关键环节。为了进一步深入对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情况的考察,协助县域普通中学教育纾解“县中塌陷”困境以巩固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2023年7月31日,在云南省昭通市委、威信县委常委、县教体局、县乡村振兴局等有关部门领导的陪同下,云南省驻京团工委选派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的部分师生共同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乌蒙山区县域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调研团”,在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对威信县第一中学、威信县第二中学高中阶段的办学与发展情况开展考察调研。
扎根基层,实地考察威信县域中学发展 立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为进一步了解山区县域普通高中学校的发展情况,在共青团云南省委驻京团工委的支持下,由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副教授、云南省驻京团工委副书记祝军同志,领衔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和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部分师生共同组建“乡村振兴背景下乌蒙山区县域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状况调研团”,于2023年7月31日,先后前往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第一中学(以下简称“威信一中”)、威信县第二中学(以下简称“威信二中”)开展实地调研。威信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可文,副县长王宗刚,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体局局长江旺,县一中党委书记江鸿等同志负责调研团师生一行的接待工作,昭通市乡村振兴局易地搬迁科科长余毅、市教体局控辍专班负责人刘冰等部门同志全程陪同考察。
图为威信一中党委书记江鸿同志向调研团师生一行介绍建校历史。
三下乡网通讯员 谢梓文 供图
昭通市威信县位于滇东北部的乌蒙山脉腹地,位于地处川滇黔三省交界,素有“鸡鸣三省之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曾在威信县扎西镇召开了影响中国革命历史阶段、党的发展进程的重要会议——“扎西会议”。因此,威信县的人文历史底蕴深厚,爱国主义精神血脉广泛扎根于县域教育生态之中。
31日上午,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大学师生一行首先达到威信一中开展考察。威信一中党委书记江鸿同志对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向共青团云南省驻京团工委对威信县教育事业发展悉心关怀与支持致以诚挚感谢。
(一)威信一中:育人初心的伫立与坚守 考察伊始,江鸿带领调研团师生着重考察学校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宿舍楼、计算机教师和图书室等综合硬件设建设情况、并对建校历史与校园文化进行深入讲解。据了解,威信一中于1947年建校,位于具悠久红色爱国主义精神和光荣革命传统的文化重镇——扎西。解放后,学校更名为“威信县初级中学”,1971年设立高中班,正式定名为“威信县第一中学”,1996年被评定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背靠云南,面向川渝,是滇东北对接长江经济带、成渝经济圈的关键枢纽与交通结点,形成了“行政区划属云南,经济流向朝巴蜀”的地理特征,区位优势得天独厚。随着成贵高铁全面贯通,隆黄铁路、昭泸高速等交通线路从2021年以来陆续通车。在2022年12月,经昭通市教体局党组成员审定,威信一中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三等高完中”。
在结束对校舍楼宇与教室等设施建设情况的整体观摩后,师生一行和威信一中党委书记、教学常务副校长、青年教师等教职工代表进行了座谈交流。师生调研团带队教师祝军同志首先对威信一中的学校领导和相关工作人员的热忱接待和悉心介绍表示由衷感谢,随后同在座教师代表一同观看学校2023年招生宣传视频,进一步增进了对威信一中的校园精神文明建设、课程资源开发、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校际教研联盟等旨在提振办学体系高质量发展多维度举措的了解与学习。
图为江鸿同志向调研团带队教师祝军同志介绍威信一中以“红色扎西·赤水明珠”为定位的红色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三下乡网通讯员 阿腾·松博尔 供图
座谈期间中,江鸿书记及学校其他青年教师与调研团师生双方,就当前的中学办学机制设计、思路谋划、实践路径等方面交流了心得体会。江鸿书记介绍道,威信一中坚持“办有文化的学校,做有温度的教育”办学理念,以“志存高远,勤学立德”为校训,以教师为学校的第一资源;然而,伴随昭通市整体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区域地理交通发展的现实性制约,在县域整体社会资源的“虹吸效应”影响下,威信一中的高中办学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依然突出——在云南山区腹地划地办学,自然地理状况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县域与市域、省内外优质的教育资源的有效贯通与高效流动;此外,由于民办性质的普通高中办学体系参与城市教育生态大循环的形成——尤其是其在普通高中招生阶段以市场化手段进行“掐尖”干预,对公办普高学校体系在计划生源指标规划、师资聘用留任等多个环节了造成了显著的“抽空”倾向。
对此,江鸿书记谈到公办普高教育时,指出其与部分民办私立教育的差异所在:“公办教育以公心、民心为墓志铭,但是随着招生规模扩大,每年给予学校的教师编制岗位数量增幅小,难以对应普通高中入学的教师配额要求;而民办教育在育人实践上所渗透的高度市场资本化运作的倾向,被所谓的‘名师’‘清北率’等部分媒体炒作为‘神坛’的光环效应所遮蔽。”因此,以威信一中为代表,参与县中发展的多方利益主体,在教育资本的市场化运作所产生的蝴蝶效应下的接连发生一系列变化,县中的优质生源、教师队伍被在那些资源禀赋上具备相对优势的高中学校“抽空”;此外,威信县作为人口净流出的县份城市,威信一中生源来自农村的在校学生占比超过了90%,父母双方外出务工比例也超过了90%,父(母)亲一方能够留在威信县域本地直接参与家庭教育、家校及时沟通互通的学生数占总比例不到10%。
图为威信一中校方领导及部分教职工与带队教师祝军同志围绕高中教师队伍建设、初高中办学衔接、高考培养工作等情况展开交流。
三下乡网通讯员 贺亿 供图
在座谈会接近尾声之际,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科研助理胡褆臻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博士后寇焜照作为调研团青年教师代表,就以增值性评价、增进教师职业情感、完善优秀教师生活保障机制为代表的等一系列破解威信一中发展困境的路径探索,深入交换了双方的思考与建议。
图为调研团师生与威信一中校方教师及威信县教体局有关部门领导合影。
三下乡网通讯员 贺亿 供图
(二)威信二中:因地制宜振兴办学,挖掘特色育人潜能 调研团师生一行在结束了对威信一中的考察后,继续乘车前往威信二中,探访学校在普通高中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威信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赵苑茜同志向调研团师生介绍了学校的建校概况。据悉,威信二中创办于1976年,于1992年升格完全中学,在2007年被云南省教育厅评定为云南省二级一等完全中学。2015年先后被评为“云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全国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
图为威信二中党总支书记、校长赵苑茜同志向调研团师生介绍校园的基本办学环境。
三下乡网通讯员 阿腾·松博尔 供图
据赵茜苑校长汇报,从2023年高考录取情况看,威信二中的一本完成率达到100%、二本完成率达到160%,均完成了昭通市教委所划定的指标要求。在对学校操场、宿舍楼、教学楼等基本设施的走访过程中,北外师生调研团带队教师祝军副教授就在校生的生源背景、学业发展与生活保障、毕业生择业等情况予以细致考察。
考察期间,赵苑茜校长向师生调研队伍就学校发展定位、分层人才培养机制、家庭经济困难生的控辍保学支持等方面的发展情况进行详细介绍。昭通市教体局正处级领导岳玉科、威信县人民政府副县长王宗刚、威信县教育工委书记江鸿同志陪同指导调研工作。
团队名称: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北京大学教育学院“乡村振兴背景下乌蒙山区县域经济社会与教育发展调研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