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触摸过水,你无法形容它的柔软,没有见过大山,你无法感慨它的巍峨。实践才能出真知,这句话是切实的。都说大学是一个小社会,可只有真正的步入社会我们才发现,原来在大学里的挫折都只是绵绵细雨,而真正的社会上,多的是风暴。艰辛知人生,实践长才干。在大一的暑假里,烟台大学守艺匠心实践队的各位成员们,暂别了舒适安逸的象牙塔,带着一腔的热情闯进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世界。
图为实践队参观相关非遗基地。杨蕊嘉 供图
最初的我们是迷茫的,是不知所措的,从中我们获得了坚定。
我们抱着让不为人知的非遗走进千家万户的念头铆足了干劲,可我们很快就碰到了钉子。我们根本联系不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那几天里,我们一边准备期末考试,一边不停的打电话,打给旅游局,文化局,甚至是村支部,但是有很多的非遗知名度太低,低到已经消失不见。好不容易联系到几家,但是人家根本不愿意相信我们一群大学生,觉得我们是骗子,就算相信了我们,也觉得我们在开玩笑,是小孩子过家家,也会有人把我们当作客户,起初和我们聊的好好的,觉得我们会买他们的产品,但是一得知我们是来做社会实践的,是来了解非遗历史的,态度唰的就变了,被挂断电话。团队刚刚开始就陷入了低谷,我们甚至怀疑自己,真的要继续做这个主题吗,太难了吧。可是我们一想到打电话时好多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家乡还有这一项非遗的时候,我们就有了动力,我们团队的初衷不就是因为有好多人都不知道非遗的存在吗?我们不就是为了让非遗进入大众的视野吗?我们再次鼓足干劲,一次电话不行我们就打两遍,两次不行我们就打三遍,我们逐字逐句的解释我们的初衷,表明我们的信心,就这样,在我们的坚持不懈之下,终于有三个非遗项目加上了我们的微信,仔细聊过后,终于他们愿意给我们一个机会了!
图为实践队成员亲自参与到制作非遗手工品。杨润哲 供图
最大的磨难是炎热还多变的天气,从中我们获得了坚持。
在炎炎夏日进行社会实践,炎热的气温,火辣的太阳成为了我们最难以接受的痛苦,而我们在放弃和坚持之间,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咬牙坚持,哪怕多变的天气,倾盆的暴雨来落井下石,我们也没有选择放弃。记得做路宣时,我们一群人站在树下仅有的阴凉里,早已汗如雨下,但我们顾不得擦汗,因为我们正在努力克服社恐,准备向路人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做足心理建设后,终于我们走出了阴凉,迈向了我们第一目标人物,很不幸运,但是又在意料之中的,我们被拒绝了。但是迈出第一步后,我们好像打破了心里的恐惧,我们纷纷上前,一个又一个尝试,一个有一个人的介绍,渐渐,拒绝的人少了,听我们讲解的人变多了。那天路宣完后,我们都开玩笑说,大家都黑了一个度诶,但是却每个人都是笑着的,满足地笑着。我们克服了炎热的天气,我们流下的汗水里都是成功的喜悦,我们被汗水打湿的衣服都是坚持下来的自豪。更重要的是,从今往后,我们都不再畏惧人们的拒绝,我们敢于尝试,敢于与陌生人交流,我们人际交流有了莫大的提升,只要有了第一次,怎么还会害怕第二次呢?
图为守艺匠心实践队在路边进行宣传。杨润哲 供图
我个人觉得收获最多的是我明白了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实践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少不了团队的合作,每一步都少不了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我们实践队一共有十个人,每个人都性格不同,有人爱闹,有人安静;更重要的是,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我们常常产生意见分歧,有过对对方的不解,有过成员之间的争辩。正是沟通和交流,让我们都理解了彼此,融合了大家的想法,从而得到最优解,每次的讨论过后,我们对彼此的了解都会加深,我们相处的便会越来越融洽,有一方的退步,也会有另一方都配合。
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初次从象牙塔的缝隙窥见了塔外的世界。我不仅仅感受到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更经历了曾经都未曾经过的事,我克服了与陌生交流的恐惧,更加勇于展现自己,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交流的方式以及重要性,学会了适时地退步,却也敢于向大家说出自己的意见。我重新认识了这个社会,看到了它的不足,但也看到了人们的美好,这次实践的宝贵经历,我将永记在心。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非遗传承人的合影。杨润哲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