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薪火传承——探寻中医药发展与文化传播】“致力于医,饮之太和”薪火实践团——澄江国医学社中华老字号致和堂·李宗保主任专访

时间:2023-08-22 关注:

“前世今生”

  【中华老字号 · 致和堂国医馆】创始于1890年,为清末名医柳宝诒先生所创,致和二字取“致力于医,饮之太和”之意。百年传承、享誉中外,致和堂于1995年获得国内贸易部颁发的“中华老字号”称号,2008年再获国家商务部授予的“中华老字号”称号。现已发展为一家集药品销售、中医诊疗、代客加工制剂、精品专柜、中医药研究等一体的中医药专业化公司。“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于2011年成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深入探寻致和堂膏滋药背后的故事,了解手艺人制药传承、医药相守的耕耘树艺,澄江国医学社实践成员于2023年7月22日实地走访江阴市人民中路45号致和堂分店,对致和堂李宗保主任展开采访。

  李宗保,江阴市致和堂中医馆馆长、国家级非遗项目“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第六代传人、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江阴市卫健委李宗保中医药特色技术传承工作室导师。李宗保主任继承传承了致和堂膏滋药制作技艺,潜心钻研中医中药。

“躬耕不辍”

澄江国医学社成员:李主任您是致和堂膏滋药的主要传承人之一,您知道哪些致和堂膏滋药的工艺及其历史知识?

  李宗保主任:“致和堂膏滋药制作工艺是柳宝诒老先生传下来的,到我这里是第六代。”柳宝诒先生是晚清中医名家,不同于普通药铺,致和堂由于中医中药的紧密连结,对中药产品都有独到考虑标准。“他追求的是疗效质量,药材的质量,临床的疗效,这是他最关注的地方。”“为了掌握好、把握好质量,无论是饮片还是膏汤丸散,还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膏滋药,他都要自己做。这样自己好把握,药材都他自己进的,工艺也是他自己反复研究出来的,这么多工艺传到我们这里来是第六代了。”随着时代发展,膏滋药等的制作工艺也有了进一步改善提升。“我们在他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小的改进,因为毕竟条件不同了,当初的条件和现在条件不同。我们在器具上,在关键工艺环节上,做了一些改革,这样使膏滋药的质量更高。”

“医药相守”

澄江国医学社成员:李主任您既是医师又是药师,请问在您眼中该怎么做到中医跟中药相结合呢?

  李宗保主任指出中医的传承到现在,中医只学中医,中药只学中药,两者分开了,但是医生所谓的懂药,只是懂得《中药学》这本书上的一些中药功效而已,有大部分中医连中药饮片都不认识,别说中药材,更别说炮制工艺了。“我们中医自古代传承下来,本来中医是两条腿走路的,传到现在是一条腿走路,一条腿是中药,一条腿是中医,中医把中药给扔掉了,中药把中医也扔掉了,那么这样的话呢,造成一个中医和中药不能完美地圆融起来的局面。其实这两个东西它是不能分开的,因为中药是我们中医人的武器,那我们必须要全面地、深刻地了解他,这样我们才能使用好!”李主任对于中医中药结合表示深切的担忧。

  中医和中药的结合不仅表现在理论方面,更表现在临床方面。对于临床药学,李宗保主任有这样的想法:“临床药学首先是要建立在临床的基础上,然后再去研究药学,所以说我建议临床药学,不是只由中药学专业的同学,而是首先是中医专业毕业,而且经过5-10年的临床工作之后,然后再去做药学工作,这样子再去学习、进修药学,才能成就一个比较好的临床药师。”

  在临床上,临床药师面对临床医师开出的方子有好的建议时,临床医师往往不怎么会采取,但是临床药师对于方子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经验在其中,临床医师反而对药的理解存在于书本上的知识以及患者的反馈,所以说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的互相协助很有必要。

“医药圆融”

  李宗保主任提出的医药圆融的概念已久,他一直在倡导临床医生必须要懂药,所谓的懂药不仅仅是认识药,而且要知道这个药的生长环境,要知道到山上我们该怎么认识这个药,到野外采植的时候怎么认识这个药,以及这个药采回来之后,就成了中药材,那么在中药材这一块我们怎么鉴定这个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由中药材再加工成中药饮片,那这加工的工艺我们要知道,而且同时李主任提倡中医都要会去做这个事情,会加工这个事情。

  李主任觉得,从这个中药饮片加工的这一块来看,好的中药材不一定能被做成好的中药饮片,这个(现状)也是个问题。中医虽然不去做这些事情,是以做中医为主,但是我们要了解这东西的来龙去脉。我们也可以去看看中药人是怎么制成中药饮片的,这样就会把药做的更好,药做的更好,加上我们中医人处方开的好,辨证辨得正确,这才有好的疗效,不然方子开得好,但没有好的药治病,还是难以实现好的疗效,我们最后的落脚点,一定是在救助患者上面。

“缘途求索”

澄江国医学社成员:对于我们年轻的中医学子,您有什么建议和期望?

  李宗保主任认为学医的学生,或者是年轻的中医工作者,必须把药学好,再去多看多学,学医的不仅可以拜中医师父,也要拜中药师父。这里李主任提到了他的中药师父——宋希贵主任,山东省的首席中药鉴定专家,强调中医也要去拜一些中药的师父来学习中药的知识。李主任表明要从医药圆融的角度看,结合和圆融是两个概念,结合往往是表现于表面的东西,是一个简单搭建,但是圆融是完全融合到一起,就像液体溶解到一起去,所以圆融是一个高度的全面且细致的结合。

  “所以医药一定要圆融起来,这样子医生才有力量,不然的话医生力量还是不够的,一定是互相交织的一种状态,如果你是一个学药的年轻的学生,或者是年轻的工作者,那我建议你一定要去学医去,你也可以拜中医的师父,不一定非要去找学药的,认为我只能学药,其实你完全可以学医,因为在工作当中你会用到很多,假如你是在医院药房工作,又掌握了很多的中医知识,就更加如虎添翼!”李主任表示对于学药或学医的青年工作者,一定不拘泥于自己所学的领域,医药圆融方能将中医发扬光大。

“活动感悟”

  通过李宗保主任的讲述,我更加深刻理解到了,医生一切为病人,以治病为落脚点的原则。为了帮病人免受病痛,严格把关药材质量,炮制工艺,以严谨的态度治疗诊断。只有抱着一颗为百姓热忱的心,方能为精诚之大医。

  ——沈成宇

  结束了对李主任的采访,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他所强调的医药圆融思想。“中医自古以来就是两条腿走路,一条中医 ,一条中药。”作为一名中医,切身体会中药,才能把握好用药,好医加好药才能成为真正的好中医。此番采访可谓是令我受益良多,也发自内心的敬佩李主任深思的医药结合思想。

  ——孙文虎

  通过李主任的采访,我们可以得知所谓中医是由中医和中药相辅相成,圆融起来的。我们在学习中医的道路之中,并不能抛弃中药,只学中医,而是要将两者全面结合起来。不能很好的掌握中药,是无益于我们作为中医的诊治的。只有做到了医药圆融,我们才可能在中医的道路上走的更远。

  ——谢雨辰

“采访总结”

  本次采访以中药的选材到医药圆融,随着三个问题的逐渐深入,李主任医药圆融的观念深入我们的心里,医师和药师并不能闭门造车,必须结合起来,注重临床医疗的医师必须也去了解中药饮片的来源以及制作,好的辩证和好的方子,必须配合好的中药才能发挥出该有的疗效。医师和药师也要互拜师父,深入学习中医知识和思想,不要让中医“一只脚走路”!

  中医中药圆融并济,方能让中医在中国和世界持续发光发热,让更多需要中医的人看到中医的疗效,看到中医的进步!

作者:南中医薪火团 来源:薪火实践团澄江国医学社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