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之始,本岐黄。五千年,育栋梁。少学医,志昂扬。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弘扬和传承中医药文化,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薪火实践团杏林春满小分队于7月15日至16日前往贵州省余庆县天湖小学、实验中学和他山中学,开展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宣讲。本次科普宣讲旨在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同学们对中医药产生浓厚的兴趣,引导同学们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践行者,使中医药文化切实融入日常生活中。

在本次宣讲活动中,队员结合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向在场的同学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诊断原理与治疗方法及中医养生文化。
宣讲时,队员们通过生动的图片和视频,详细地解释了中医的理论体系和应用方法,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中医的优势和特点。队员们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了阴阳、五行、经络、气血津液等概念,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中医基础理论。
队员们还介绍了中医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四种基本诊断方法等,队员们详细的讲解让同学们更清晰地了解了中医的诊疗过程。同时,队员们还介绍了感冒、胃病、失眠等多种中医常见病例及其相应的治疗措施,以及针灸、推拿按摩、中药调理等中医诊疗方法。如感冒,中医认为它是由风寒、风热、湿热等外邪入侵所致,同学们可以根据发热程度或咳嗽咯痰的颜色来判断自己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相应药物或通过针灸来调节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达到治疗感冒的效果。队员们用真实的案例和实例,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中医诊疗的原理和方法,使同学们了解中医、信任中医。队员还鼓励感兴趣的同学们继续加深对中医药文化知识的学习,将中医知识运用在以后的生活中,来辨别一些基础疾病,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来减轻症状。


中医养生是中医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包括饮食、运动、情志调节等多个方面。队员们鼓励同学们在日常兼顾学习生活的同时,也要注意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黄帝内经》中提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运动对于身体健康非常重要,既能增强体质,又能调节情绪和预防疾病。适度的劳动或形体锻炼,可使人体气机通畅、气血调和,脏腑功能活动旺盛而体质健壮,有利于人体的身心健康及保持良好的体质状态。队员们在讲解的同时也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运动前后的饮食、睡眠和休息,保证身体的健康。

队员感悟:陈旭:这次实践活动对我来说非常有意义,有机会回到母校,好像让我回到了那个对知识充满渴望的初高中时代,同学们也特别高兴,非常积极热情地配合着我们的宣讲,偶尔还会有同学向我们提出一些中医药相关方面的问题,并与我们分享他们生活中关于中医药的见解,我感到十分的开心。希望通过我们的这次宣讲能让同学们在学习中医药文化的过程中形成正确、客观、科学的中医药文化认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增强民族文化自信,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责任,使中医药文化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而我们要把中医药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肩负使命和责任讲好中医故事,传播中医文化,增强中医文化自信,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这次中医宣讲活动中,杏林春满小分队队员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专业特长和技能,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让大家更好地了解中医药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也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贡献。相信通过这样的宣讲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医药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大家的健康意识和保健能力,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