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活动

粤桂高校青马班三下乡:投身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谱写青春华章

时间:2023-09-16 关注:
寻瑶乡特色“名片”访腐竹厂工业

7月17日,贺州学院和东莞城市学院青马班志愿者们来到贺州市平桂区大平福兴腐竹厂参观学习,大平瑶族乡古那村福兴腐竹厂负责人严阳勇给青马班志愿者们详细介绍了大平腐竹的加工流程、加工技术以及加工腐竹时,如何解决腐竹不Q弹筋道、豆香不浓郁等难题。
图为粤桂青马班志愿者们因为迷路,正在求助路过的村民。通讯员  崔露露  供图

跨越崇山峻岭,在没有信号和闷热的天气下,青马班实践团队战胜重重困难,来到了大平瑶族乡古那村。在大平瑶族乡古那村福兴腐竹厂负责人严阳勇的介绍下,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全方面的了解了古那村如何在乡村振兴的战略下,打造出“大平腐竹”这一品牌,拉动民营经济加速发展。
图为粤桂青马班志愿者们在大平瑶族乡古那村福兴腐竹厂负责人严阳勇带领下,正在参观大平福兴腐竹厂。通讯员  邓春燕  供图

贺州学院青马班志愿者黄小丽闻到如此香气扑鼻的腐竹表示,这样一颗小小的黄豆,竟带来了如此大的收益。大平乡的“点豆成睛”,才造就了“大平腐竹”品牌,身为大学生的我们,可以利用学校“互联网➕”等比赛,扩大“大平腐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让“大平腐竹”的深加工产品更好的走出瑶山,走向世界,为其民营经济的发展添砖加瓦。

同学们就如何通过打造特色农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等问题和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大平瑶族乡古那村福兴腐竹厂负责人严阳勇表示,“大平腐竹”是帮助村民们走上致富路的关键,是助推民营经济发展的加速键。但制作工艺比较繁琐,整个工序需要花费5-6个小时的时间。从豆子去皮,浸泡,磨浆,过滤,调浆,煮浆,挑膜,晾晒,到最后的烘干。每一步都严格按照国家食品安全标准进行。严阳勇强调说,过滤时,为了废物利用和环保,也会把豆渣免费送给农户作为饲料进行喂养。下一步希望政府和高校的共同努力,把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不忘为民初心牢记党员使命

7月17日,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大平瑶乡政府,贺州学院、东莞城市学院的青马班志愿者们同大平瑶族乡副乡长孔令灿举行了本次“三下乡”志愿活动总结会议交流会。当日,参加会议的还有大平乡里头村第一书记李灏与贺州学院青马班的班主任唐翠妃。会议总结分析了志愿者们五天中的收获和不足,并为瑶乡发展建言献策,帮助志愿者们知来者之可追,提高了队员自身素质,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大平瑶族乡副乡长孔令灿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成果,并对青马班志愿者们表示由衷的感谢。她谈及到,此次“三下乡”活动志愿者们走进了瑶山,探寻民族团结融合发展新途径。走进了基层,感悟了乡村振兴具体实践。走进了党史,坚定信念传承红色基因。要将瑶乡特色“走出去”,又要将外来优秀资源“引进来”。她希望有更多的年轻血液融入到大平瑶乡来,助推瑶乡产业发展,从而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更多的青壮年返乡就业创业,以此来更好的巩固脱贫攻坚的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孔令灿强调,针对志愿者们对如何更好促进“乡村振兴”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她会虚心反思自身的不足,并加以完善。也十分期待和粤桂高校再次“邂逅”。

轻舟已过万重山,前路慢慢亦灿灿。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令青马班实践队员对于大平乡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之后青马班成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实践基地,虽然本次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青马班志愿者们表示会再次走入大平瑶族乡,用心、用力、用情去更好的服务基层,感受瑶乡的独特魅力,在祖国基层的大地上继续发光发热。

贺州学院外国语学院20商务英语3班谭敏榆发表感悟时讲到,大家更应思索本次活动的意义所在,基层群众获得了什么,他们的问题和诉求到底是什么。而不是自己所得,他们的问题才是更应该关注的。她回忆到触及灵魂深处的一件事,在入户调研时,一开门,就和孩子们那渴望知识,期盼“飞”出大山的眼神对视了。她指出乡村要振兴,教育必先行。她坚信乡村的孩子可以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她建议新时代新青年可以和当地政府搭建一个长期合作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深入基层进行磨练,为当地教育注入青春力量。大平乡民族学校的学生们也可以通过平台远程学习,并向老师们咨询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助推当地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她强调,基层上的每个问题都需要用脚步去丈量,用实践去寻找答案。

聚青年之力燃时代之光

为检验实践成果,勉励更多的青年力量深入基层、扎根基层、奋斗基层。7月18日,广西贺州市团平桂区委在广西贺州沙田镇马东村和东莞城市学院、贺州学院青马班成员、西部计划志愿者们共同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总结座谈会。当日,参加会议的还有马东村各基层干部与贺州学院青马班带队老师。
图为沙田镇马东村村支书陈庆初发表讲话。通讯员  湛乐  供图

陈庆初介绍了马东村的基本情况,主要以种植水稻、养牛为龙头产业,重点的打造了小凉河等旅游景区。他强调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重要性,谈到马东村是“马鼻之战”两次战役爆发的地点。他希望能把马东村建成一个红色革命教育基地,促进具备红色文化底蕴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破冰农村红色革命老区无人问津的新思考。

服务于平桂区委办的西部计划志愿者周德林表示,通过此次交流,深知一人之力虽小,然,若是千千万万股力量凝聚在一起,便会成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他鼓励志愿者们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将自身投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为祖国做贡献,为西部建设献力量,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追寻红色革命记忆赓续青年中坚力量

为进一步推广红色文化,打造当地红色旅游业。7月18日,东莞城市学院和贺州学院青马班志愿者们走进了广西贺州市沙田镇马东村,和村委主任陈庆初探讨了如何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时代大背景下,更好的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二者“强强联合”,令红色革命老区重新绽放出时代新魅力。

马东村是区级乡村振兴重点扶持村落,现主要以养牛和水稻种植为龙头产业,青马班志愿者们深入到基层一线,通过和村委主任陈庆初的深度沟通,了解到马东村现如今的经济发展、红色革命老区及文旅产业等基本情况。引发了青马班志愿者们如何利用专业特长将红色文化融入到旅游业中,促进具备红色文化底蕴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破冰农村红色革命老区无人问津的新思考。
图为村委主任陈庆初在“马鼻之战”战场遗址向青马班志愿者们讲述“马鼻之战”的历史故事。通讯员  崔露露  供图

陈庆初表示,马东村是历史上发生“马鼻之战”的原地址。之后,贺县便获得了最终的解放。中共广西党史大事件中有详细记载,这场战争在广西红色文化的画卷上添上了浓妆艳抹的一笔。马东村是一个富含纯正红色基因的革命老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

听完革命先烈为了悍卫家国、抛头颅洒热血、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英雄故事后,志愿者们开始互相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贺州学院建筑与电气工程学院21级土木工程1班的廖维志说,“红色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能够使大家更好的传承革命精神。因此,应该加大对当地的红色文化旅游的投入,引导当地建设好红色文化旅游基地,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更应该传承好革命先辈们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奉献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走入文华社区,悟脱贫攻坚成效来之不易

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易地扶贫搬迁深度融合,共享乡村振兴战略下易地贫搬迁政策的成果经验,感受脱贫攻坚政策蒸蒸日上的魅力。7月18日,贺州学院同东莞城市学院青马班志愿者们共同来到广西第二大的易地搬迁安置社区—文华社区参观学习。

她表示,文华社区由昔日的平房到如今的楼房,变化巨大。组织社区干部、驻村干部和社会化工作者有效解决了易地搬迁安置群众的生产、生活、就业、医疗等问题。她强调平桂区作为后发展地区,应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人口进城就业,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产城、城乡融合发展。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广西贺州市平桂区文华社区主题教育馆门口合影留念。通讯员  邓春燕  供图

 
作者:崔露露 来源:贺州学院,东莞城市学院青马班志愿者
三下乡活动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