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名称:安徽理工大学
报告题目:学党史·忆先烈·践初心
团队名称:安徽理工大学“探寻红色精神”暑假实践团
实践时间:2023年8月1日至2023年8月2日
作者:田中华
习主席曾说过“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意思是无论我们党走多远,走向多么光辉的未来,中国共产党人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我们党从哪里来,为什么出发。为了使同学们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8月1日,安徽理工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探寻红色足迹”——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团依托铜陵市枞阳县当地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乡村党史教育等多种形式活动。
8月1日上午,团队到达了枞阳县旗山烈士陵园,枞阳县烈士陵园位于县城青山路幕旗山西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烈士陵园广场,广场上有渡江战役大型雕塑以及解放枞阳镇、中共沿江地委、浴血钱家祖庄、汤沟暴动、陈瑶湖之战等5幅精美浮雕,广场中央还有着展现当年战士们战斗姿态的群雕,这些雕刻栩栩如生,仿佛再现了那段革命时期的峥嵘岁月。回望过去,70多年前的中华民族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正是是这些英勇的革命烈士不畏艰险,不折不挠才换来了革命的胜利。
(图为烈士陵园群雕像)
队员们拾级而上,一座高大的的烈士纪念碑屹立在山上,碑心正面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纪念碑旁一排排挺拔的苍松和一行行整齐的翠柏衬托下,这里显得显得更加庄严肃穆,在革命烈士碑前,大家重温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更加深刻了解了这些为祖国抛头颅撒热血的革命先烈英勇事迹,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全体人员怀着崇敬的心情向烈士纪念碑默哀一分钟,全体向烈士敬礼,大家缓步绕行瞻仰纪念碑,以此寄托对革命烈士们的深深敬意和无限哀思。
(图为实践团在纪念碑下的合影)
在纪念碑的后面还有着一座英烈墙,在这里每一个名字,都是一座丰碑。烈士英名墙上一共镌刻有712名烈士的姓名,每一个烈士的名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值得每个中国人铭记。看到这些丰功伟绩团队成员感受颇深,大家纷纷表示作为现代青年,要不忘历史,要传承先烈们的红色革命精神,要铭记历史教训,积极承担起国家使命,要为实现新时代的中国梦努力奋斗。
(图为烈士陵园的英烈墙)
其后团队深入参观了枞阳县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
渡江战役中线指挥部旧址位于陈氏宗祠内,祠堂为清代建筑,前后3屋,总体为台梁式砖木结构,花格浮雕,雕梁画栋。早在1978年,就按照原貌进行过一次大的修复,陈列有渡江时使用的武器、文献资料、船工用具、参战证、奖状、奖旗、渡江胜利纪念章等展品共60余件。
枞阳县当时名为桐庐县(1949年2月1951年2月),位于安徽省西南的长江北岸,长江流经县域78公里。渡江战役时,枞阳是前哨阵地和中线大军渡江地段,成为强渡长江的主要战场之一。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渡江军民的光辉足迹,枞阳人民表现出的勇敢无畏的气概和无私奉献的情怀,在共和国的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图为实践团在参观纪念馆)
(图为纪念馆里的人物雕像)
(图为实践团在参观后的深入总结交流)
为了更好的了解党史文化在枞阳县的普及情况,8月2日实践团成员前往了横山村,为村里的老人和孩子们开展了党史讲解课和进行有关党史学习的问卷调查。
横山村位于枞阳县横埠镇,该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2019年9月,被誉为为安徽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此外横山村还是左光斗的故乡,该村拥有左光斗纪念馆,是省级的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村内有着近3000多亩的花卉基地,横山村目前正准备打造成宜居、宜游、宜业、宜乐、宜养的特色村。
(图为实践团队员们在为其讲解)
(课堂上孩子们认真听着实践团的讲解)
本次党史讲解课在横山村村主任章方胜的帮助下,于横山村的村委会会堂里进行,该课主要分为3个主题,分别是《坚定理想信念,时刻不忘党史》,《枞阳县的红色党史》,《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这三个主题,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只有正确认识党的历史,才能更好地服务现实、开辟未来。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
(图为实践团队员对村里老人进行问卷调查)
(图为活动结束后实践团和村主任合影留恋)
通过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我们感受到,党史学习既要深入人心,更要见于实践,特别是对于我们学生们来说,在亲身实践中学习党史、体会党史,才更能感悟到蕴含其中的伟力。切切实实的红色精神,也激发了我们作为人工智能学院的学子要更加努力学习和成长,发扬革命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