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理工学子三下乡:共赴航天一线,探索科技强国路
三下乡网贵阳9月9日电(通讯员 李雄)为了解新时代航天事业发展,探寻航天基层单位岗位需求,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黔路行”LUT实践团响应共青团中央“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号召,于8月1日启程,先后赴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安顺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始了为期 日的社会实践调研活动,近距离接触企业高新技术与自主研发产品。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座谈交流,深入企业园区生产现场与工厂车间,了解贵州航空航天产业集群,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当地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举措。体会贵州航空航天产业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进一步明确航天强国的在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中的的重要性。在此引导下,航天青年能准确立足岗位,是中国航天取得成功的关键一步。
“黔路行”LUT实践团深入企业一线进行实地调研,探寻中国航天科技的贵州力量,学习军工企业文化,从“三线建设”到智能制造,贵州航天工业逐步壮大,切身感受到企业的研究方向和机械领域在该行业的发展状况。实践成员结合自身专业,发挥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融合,积极探索我国航天事业现状,采纳航天工作者的合理化建议,为志于报效祖国航天建设事业的新进应届毕业生找寻方向。
第一站,兰州理工大学“黔路行”LUT实践团来到贵阳市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在本次调查访问中,邹部长介绍了贵阳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以及公司秉承“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核心理念。贵阳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高端继电器、连接器和组件线缆的研制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主要企业之一,曾助力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共同为飞行任务保驾护航,奉献了非常重要的“贵州力量”。实践团还了解到,在国家航天事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市场对于“高精尖”材料与产品需求较大,为加强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技能,在校期间就应投入到相关领域的研究当中,基于产品研发,更高效与企业对接,使个人更快融入工作,促进企业发展,满足产品出口与市场供需要求。其次,航天事业关系到国家安全与利益,航天人员就需要具有非常强的保密意识,故建议高校在学习当中植入军工文化,清楚的认识国内外形势,加强爱国主义情怀,在热忱的为祖国事业发展做贡献中体现自己的价值。


图为实践团成员到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走访前的交流讨论。三下乡网通讯员 王芙蓉 摄
第二站,“黔路行”LUT实践团抵达贵州航天风华精密设备有限公司,在指导老师冯玉玺和刘阳的带领下,开始了企业与学校的交流学习。通过与航天风华座谈交流,公司部门负责人对实践团讲解到
机电产品设计制造能力,公司坚持“三轮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推动军品研制批产、军品协外配套和民用产业协调发展,圆满完成了国家重点工程三大加速器关键部件的生产、制造任务。
实践队员仔细聆听部长的讲解,并在交流中知悉:“公司注重人才培养,新入职的员工,会与‘老师傅’大量的操作与学习当中,掌握技术,真真正正的为祖国航天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实践队进行了实地考察:园区生产现场繁忙有序,先进的数控设备在工人的操控下高效运转,呈现出一派现代化企业的繁荣景象。航天装备制造对产品加工的各方面有着严苛的标准要求,工人们需细心谨慎,认真检验,通过试验验证产品性能,确保高质量产品投入使用。各个车间整齐有序,大家各司其职,既有“老师傅”的沉稳干练,又有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大型机械庄严而肃穆,实践队近距离接触了航天产业前沿科技与产品,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深切的感受到祖国近年来的发展变化与未来的可期。
第三站—贵州风雷航空军械有限责任公司。参观学习其间,在与企业的座谈交流中,企业技术人员邱月霞通过ppt及视频向我们介绍了作为中国航空制造业国产供应链的一环,走出了一条技术稳中有进,产品稳中提质,企业稳中致远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实践队了解到:风雷公司通过五十多年的奋斗,告别大山深处的老厂区,带领员工实现了从传统的三线制造企业阔步迈入智能制造企业的蝶变,大力激发了当地企业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


图为图为实践团成员与企业部门负责人交流。三下乡网通讯员 徐志宏 摄
通过本次实践调研知悉,近五年来,中国航天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勇攀科技高峰,而中国航天事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每一个航天人的支撑,离不开每一条生产加工单元。较为遗憾的是,该行业涉及国家安全,不能随意拍摄。最后一日晚,暑期社会实践团指导老师冯玉玺与刘阳同“黔路行”LUT实践团成员深入交流,探讨本次社会实践的心得与收获:中国航天的成就不仅对国内家航天科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国家推动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这种长期而稳定的支持,为我国航天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图为实践团指导老师与成员交流心得感悟。三下乡网通讯员 王芙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