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成功经验,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为深刻理解“千万工程”在浙江的实践成效,浙大城市学院法学院以乡村振兴、乡村法治建设为主要议题,组织开展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近日,法学院在城翼年华报告厅正式启动了出征仪式,学院党委副书记张烨与指导老师们、全体实践团成员齐聚现场,共同见证这一重要时刻,以务实态度踏上探索之旅。
为确保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法学院模拟政协社团举办了以“乡村振兴·青春笃行”为主题的专项调研实务培训。培训过程中,来自行政管理专业的两位指导老师向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此次调研的目的、重要性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分享了以往实地调研中发生的趣事和遇到的挑战,同时也为团队安排了田野调查方法培训和软件学习。通过专项培训,团队成员不仅对乡村振兴主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为即将到来的实践活动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7月5日上午,法学院2位专业教师带领10名同学前往湖州市长兴县,与水口乡人民政府、水口村村委会进行了深度交流与访谈。实践团队采访了水口乡社会经济发展办主任、国家文化旅游部乡村旅游扶贫专家库成员张宇华,了解了水口乡“生态立乡、旅游兴乡”的发展战略与实践路径。张宇华主任介绍了水口乡在建设开放式景区村庄过程中摸索出的一系列在地化创新举措。例如,建立八村入股的强村公司,实现对本地集体资产的统筹运营;注重市场运行规律,首创农家乐积分管理制度,提高村民的市场经济意识;提质控量,定期为村民提供茶文化、新媒体平台使用等相关培训,以此促进农文旅服务高品质发展。
当天下午,在水口乡茶农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白茶种植基地,简要地了解了水口乡茶产业的发展历程,也深刻感悟到乡村振兴为茶农生活和农村产业发展带来的真实改变。水口村依托当地优美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茶文化底蕴,通过举办农家乐、特色民宿、采摘体验等农文旅活动,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尤其是银发群体前来旅居体验,全面带动了当地餐饮、住宿、农产品等全链条产业的发展。
未来五天,法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还将深度走访长兴县五个不同类型的村庄,在调研乡村产业发展的同时参与即将开展的乡村旅游文化活动和送法进村活动,为未来乡村建设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