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柴茂 公共管理学院通讯员:朱宇潇)
夏日炎炎,艳阳高照。7月12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张家界市慈利县“三湘四水,岸芷汀兰”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三官寺土家族乡三官寺村清洁小流域项目治理现场,就该地水土保持工作开展访谈工作。
推进综合治理,促进生态建设
李泽波向团队成员介绍的这块地,数年前还是一块荒草丛生的坡地。“一旦有暴雨,农民的饮水、生产肯定会受影响。”李泽波说,受地形影响,过去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和山体滑坡。

(图为李泽波正在介绍)
近年来,三官寺土家族乡一直把水土保持作为农村发展的首要任务,而该地地形以丘陵、岗地为主,人口密度大,多坡地,开垦指数高,土层较薄、土壤条件差,且易受水力和重力的腐蚀作用,极易发生水土流失。
如今荒地变宝地,得益于持之以恒的水土保持工作。
三官寺村清洁小流域项目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连片开发”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稳步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率先在全县内实行坡耕地治理,结合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不仅最大限度减少土地流失,扩大了耕地面积,还降低了生态和经济损失,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推动土地集约化处理。
荒坡披上绿装,农村面貌大不同
近两年,随着水土保持工作卓有成效,三官寺顺应发展以甜脆李、晚熟桃为主的鲜果采摘经济林千余亩,“这些肯定是推动了我们三官寺经济的发展,而且合作社模式的应用让坡地综合利用,对农民来说不仅能便于耕作,承包的采摘林也能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李泽波说。

(图为李泽波与团队成员正在讨论)
通过对坡耕地进行水平梯田的治理,布置相应的小型配套工程如蓄水池、排水沟、截水沟、整修山塘、沉沙池、生产道路等措施,并结合乡村发展进行经果林栽植,彻底改变了地形陡、地块窄,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有效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态和农民生活条件,增加了农业发展后劲,昔日的荒山薄岗地正逐步变为农民的“绿色银行”和“生态绿肺”。
连片开发的坡耕地项目区,夏日阳光明媚,经果林绵延连片,翠绿叠嶂,蔚为壮观;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区,实现了环境整洁、乡风文明、公序井然、流域清洁……一幅和谐美丽的绿色乡村画卷正在溇澧大地徐徐展开。

(图为该地实拍景色)
李泽波谈起近两年的水土工作,指出仍需听取百姓心声,针对三官寺环境发展情况制定合理方案,同时做好水土保持的“售后管理”,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实时监管,加大对相关工作的监管力度,实现全社会发力,真正做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治一方水土、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实践团在三官寺的生态变迁中深刻体悟到这个道理,水土保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后团队成员将继续开展乡村走访活动,发现新经验,为水土保持工作贡献青年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与李泽波等其他干部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