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丰富小学生假期生活,缓解留守儿童假期无人照顾的情况,7月12日上午,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前往宜春市三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守护小候鸟,彰显大温情”的主题活动。实践服务队通过安排小小铁路知识课堂、“趣味积木”、“一元五角”和一封家书伴成长等特色活动,进一步温暖“小候鸟”的内心世界,丰富“小候鸟”的暑期生活。实践队员们致力将人文关怀与素质教育有机融合,切实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等少年儿童群体的关爱。
图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
首先来到小小铁路知识课堂,实践队员们向“小候鸟”讲述了中国高铁的发展历程。实践队员茹怡提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建成了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这是中国铁路历史上的一项重要成就。从此,中国铁路开始迅速发展,高速铁路网“八纵八横”规划线迅速在中国大地上铺展开来,从高寒雪山到烂漫花田,再到热带海洋,祖国大地上遍布着火车忙碌的身影。“小候鸟”听完中国高铁发展史后,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他们表示:“我们现在能够如此方便快捷地出行,都归功于我们国家的繁荣和强大。以前我们从宜春三阳到广州找爸爸妈妈要坐十几个小时火车,现在只需要三个多小时就可以见到他们了。”确实,中国高铁不仅提供了便利的出行条件,还大大提升了速度,缩短了父母与“小候鸟”见面前的等待时间。
本次小小铁路知识课堂,实践队员们结合“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时代背景,利用华东交通大学的学校资源和理论知识,围绕铁路发展史与铁路文化,为三阳镇的“小候鸟”传授知识、开拓视野,让孩子们从此认识铁路、热爱铁路,以铁路为荣。
图为实践队员讲解铁路史
为打破实践队员与留守儿童之间的隔阂,实践队员通过“一元五角”的游戏,提升“小候鸟”参与感和满足感,搭建双方心灵沟通的“桥梁”。
图为实践队员们与留守儿童们一起做“一元五角”游戏
随后,为了培养“小候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同时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快乐、提高注意力,实践队员们随后安排了一个特别的活动——在教室里举行了“创意拼搭,友情满满”的积木拼搭趣味活动。活动开始时,实践队员们向孩子们分发了积木套件,并鼓励他们按照指南的提示,运用自己的创新思维去搭建独一无二的积木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小候鸟”将散乱的积木零件一块块组装起来,最终构建出精致漂亮的交通工具,他们的双手为这些作品注入了鲜活的艺术生命。
图为实践队员指导留守儿童搭建积木
最后,为了让“小候鸟”体谅父母、学会感恩。实践队员们组织了“小候鸟”写家书活动,借此机会给爸爸妈妈总结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并写下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以家书的形式来表达对爸爸妈妈的爱与思念。一句句直白真挚的话语,一幅幅简单稚嫩的图画,“小候鸟”把对父母的思念和对学习生活的点滴认识诉之笔端,深深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队员。一次次爱心传递,汇聚成汩汩暖流,浸润着每一只“候鸟”心田,滋养着这些留守儿童心怀梦想、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图为留守儿童分享一封家书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如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待炬光。”这个世上没有超级英雄,有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分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
真知出于实践,希望扎根田野。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华东交通大学研究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了高尚情操,还守护了农村发展的新希望,呼吁更多的人参与到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中来。传递爱心,弘扬社会正能量,为我国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展现新时代青年的使命与担当!
图为实践队员与留守儿童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