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柴茂 公共管理学院通讯员:朱宇潇 )
7月18日,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赴“三湘四水,岸芷汀兰”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了杨柳铺乡康庄村,就该地水土保持工作展开了实地考察和访谈工作。
上午,实践团成员与慈利县杨柳铺乡康庄村书记刘高林及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交流,请教了杨柳铺水土保持的措施,取得的成效以及如何协调工作等问题。刘高林书记向我们讲解道,水土保持工作的核心要义在于切实做好统筹协调工作,然而这实非易事。尽管从表象来看,此项目规模并非庞大,但所牵涉的群众却千家万户,这一语道破了乡村水土保持工作所面临的艰巨难题。

(图为刘高林书记与团队队员交流)
暴雨如注,洪水汹涌。六月末,慈利县遭遇了大暴雨的侵袭,刘高林指出,在过往岁月中,芭茅溪流域时有农田遭受冲毁之虞,百姓亦由此承受诸多损失。然而,自去年实施水土保持工作项目之后,该区域直至下游的一百多亩农田未曾遭受洪灾侵扰,此项目实乃造福百姓的良善之举。
与相关工作人员交流结束后,实践团成员来到芭茅溪小流域生态治理现场进行了实地考察。通过相关工作人员的介绍,成员们了解到芭茅溪小流域生态治理的重要性。
芭茅溪小流域生态治理现场布置了雷诺护垫,格宾石笼,通过这两项措施对河岸进行治理和加固,并在中间洒下花草种子,过几年之后生长的植被将覆盖住下方的生态石:在河岸种植杨梅林,实现了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二合一;并建有生态步道,配备了长椅、垃圾箱、驱蚊灯等方便群众休闲娱乐的公共设施,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二合一。

(图为芭茅溪小流域生态治理现场雷诺护垫和格宾石笼)
水土保持千秋业,生态平衡万代功。本次杨柳铺芭茅溪流域的调研,实践团成员不仅加深了对芭茅溪小流域生态治理水土保持项目的全面认识,而且进一步深刻洞悉了水土保持项目对于民生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芭茅溪小流域生态治理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充分彰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大突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