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的新时代治理方案,在中国海洋大学百年华诞之际,在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暑期实践活动的支持下,中国海洋大学学生组成红色沂蒙实践队,在2024年暑假展开对于“红色沂蒙精神传承”和“新时代乡村治理”两个课题的研究与实践。
一、体悟感知,走进田间地头近年来,临沂市河东区驻马滩村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努力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是沂蒙精神与基层治理相结合的典型。
为了更好地开展实地考察,切身体会沂蒙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实践队对接了临沂市河东区九曲街道党员第一书记李西洋,在他的带领下,实践队成员们参观了乡村农田、大蒜培育中心和草莓种植基地。一片片碧绿的稻田,一排排整齐的作物,让实践队成员们感受到盎然的生机,也深切体会到驻马滩村乡村振兴的显著成效。
李书记表示,党支部高度关注“双美村庄”创建活动的成功案例,鼓励乡镇发展特色农业,开展优势产业,鼓励村民种植草莓、大蒜等特色农产品。“党支部发扬‘党群同心’的沂蒙精神,在前期、中期甚至后期负责产品的推广和销售渠道的建立,包括大蒜种植项目等,同时积极与其他部门合作,共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和村集体收益。”李书记这样说。

图1 驻马滩村的农田
二、笃行务实,探寻乡村治理实践队还在驻马滩村采访到了社区党委委员房庆涛书记,知晓了驻马滩村的治理情况。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实践队在村中看到了农田里种植着成片的玉米、水稻等作物。房书记告诉成员们,之前村民们种的粮食都是小面积的,且种类不同,后来党支部开始大范围的承包土地,并且发动群众的力量集体劳动,发展特色产业。还在今年的5月14号建立了新技术合作社,把之前的单一收入转化为了多种收入。与此同时,还把土地流转费首先发放给了村民们,让他们能够有启动资金。通过粮食专一化种植和机械化操作,村庄的收入有了两三倍的提高,今年的集体盈利能到14万左右。
村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也不能落后。房书记表示,村民会自发组织队伍,举办文艺汇演。村子也为他们提供服装和设备的资金,每年的注资有一万多元。就在采访当天,实践队就有幸观看了一场精彩的歌舞表演。村里还会定期组织村民观看红色电影,让沂蒙精神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融入村民的血脉中。

图2 实践队采访房书记
三、红土铸魂,学习沂蒙精神为了切身体悟沂蒙精神,凝聚红色力量,实践队来到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参观,跟随讲解员的介绍,了解革命英雄的光荣事迹,学习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通过本次学习,实践队成员们了解到,沂蒙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其基本内涵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是临沂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先进群体意识,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

图3 实践队在烈士陵园
几十年来,这种精神早就延续到沂蒙革命老区人们工作、生活、劳动的各个方面,化为了他们接续奋斗,能吃苦,肯担当的精神底色。在沂蒙精神的指引下,临沂人民敢于吃苦、团结奋斗,在新时代的宏伟蓝图中书写新的辉煌。
四、落实回访,助力乡村振兴综合对乡村民生的掌握和对沂蒙精神的体悟,实践队再次来到驻马滩村,进行回访工作。
村旁的临滕高速高架桥下,阴凉舒爽,是乘凉的好去处,村民大多喜欢再次聚集,玩纸牌,唠家常。实践队成员们也来到这里,与村民亲切交流,并进行了接地气的宣讲,向村民们讲解沂蒙精神与红色故事,介绍党和国家政策,解答村民疑问,倾听村民意见。

图4 实践队员与村民交流
在交流中,实践队成员发现,村民们对村委的工作整体较为满意,认为近年来村子变化很大,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不过,有不少村民表示对村子的排水设施不太满意,认为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以更好应对暴雨等天气,减少庄稼损失。
随后,实践队对房庆涛书记进行了回访,向他反映了村民关于排水设施的意见。房书记告诉成员们:“村里的下水道一直是硬伤。2019年夏天,由于多天的暴雨,整个村子都被淹,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下水道排水不够迅速。目前,修缮下水道的工程量较大,村子也缺少资金,启动该工程的难度较大。”不过,房书记也表示,他们会认真考虑实践队提出的回访建议,争取早日满足村民之需。

图5 实践队在驻马滩村
五、结语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得到了当地党委和群众的全力支持与一致好评,成果颇丰。实践队成员们也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沂蒙精神的理解和体悟。烽火沂蒙,精神永存;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未来,实践队成员们定会将沂蒙精神铭记于心,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