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来自会计与金融学院团总支学生会融媒体中心,24级金融管理与服务2班的马兴梅,参与重庆工商职业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向党于心,实践于行” 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团三下乡活动。这几天的经历如同一颗颗饱满的果实,让我在实践的土壤中收获了成长与感悟,更让 “爱国” 与 “担当” 二词在心中有了愈发清晰而厚重的分量。
走进暑期托管机构的那一刻,孩子们的笑脸融化了所有疲惫。当我们用游戏教他们说普通话时,稚嫩的童声里藏着对知识的渴望;当他们指着防溺水图片奶声奶气地说 “不能独自去河边” 时,我忽然意识到,安全教育或许不必高深,用他们能听懂的语言、喜欢的方式,就能在心中种下安全的种子。那一刻,我体会到 “教育者” 三个字的责任:我们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守护成长的同行人。
下午在白云村的经历,让我看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村支书谈及 “村里的特色种植产业让村民收入翻了番” 时眼中的光,驻村第一书记描述 “新修的文化广场成了村民的乐园” 时的欣慰,都让我明白乡村振兴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一个个具体的改变、一次次踏实的付出。而当我们用金融专业知识讲解反诈技巧,村民们认真记笔记的样子;当我们教老人说 “您好”“谢谢” 等普通话常用语,他们露出腼腆又开心的笑容时,我深刻感受到:专业所学从来不是书本上的符号,而是能实实在在服务他人、助力社会的工具。
最让我动容的,是傍晚与抗美援朝老兵王普的相遇。94 岁的老人说起烽火岁月,声音虽有些颤抖,眼神却依旧坚定。“为了保家卫国,再苦再难都值”,这句朴实的话重重砸在我心上。那些课本里的历史,在老人的讲述中变得鲜活而沉重 —— 原来所谓 “岁月静好”,是有人曾负重前行;所谓 “家国安宁”,是有人用青春与热血守护。走出老人家中,夕阳正红,我默默告诉自己:青年一代的我们,唯有铭记历史、传承精神,才能不负这份沉甸甸的嘱托。
这几天的实践,从红色文化的调研到安全教育的传递,从乡村服务的践行到英雄精神的传承,每一个片段都在告诉我:“向党于心” 不是空洞的表态,而是融入血脉的信仰;“实践于行” 不是形式的走过场,而是脚踏实地的担当。未来的路还长,但这一天的经历已成为我青春里最珍贵的养分,让我懂得:用脚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服务社会,用行动诠释热爱,才是青年应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