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师生们带着对基层的热忱,组成多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安徽多个乡村地区。他们以中医药知识为利器,以服务群众为目标,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中医药文化的种子在基层生根发芽。
“大妈,您平时睡眠怎么样?我给您把把脉看看。”在滁州市定远县吴圩镇,安徽中医药大学的义诊团队刚一摆开阵势,就围来了不少村民。团队里的中医专业师生们耐心地为每位村民问诊,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结合中医理论给出调理建议。针对农村地区老年人常见的高血压、关节炎等慢性病,师生们不仅现场进行针灸、推拿等理疗,还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农村常见慢性病中医调理手册》,里面详细介绍了食疗方、穴位按摩方法等。“我这老腰疼好多年了,刚才同学给我按了按,舒服多了!”村民王大爷高兴地说。
在安庆市潜山市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安徽中医药大学的“科技支农队”正忙碌着。师生们仔细查看天麻、茯苓等中药材的生长情况,不时与种植户交流,解答他们在种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片天麻的种植密度有点大,会影响通风,容易引发病害。”团队中的药学专家指着一片天麻田说道,并当场示范如何合理调整种植密度。同时,师生们还向种植户推广了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介绍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方法,帮助他们提高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为了拓宽中药材的销售渠道,团队还邀请了电商平台的工作人员,为种植户开展电商培训,教他们如何在网上销售中药材。“有了高校的技术支持,又学会了网上卖货,我们种药材更有信心了!”种植户们纷纷表示。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这个是什么吗?它叫金银花,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炎退肿。”在六安市霍山县的一所乡村小学,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文化宣讲队”正在给孩子们上中医药文化课。队员们通过展示中药材标本、讲述中医药典故、教唱中医药儿歌等形式,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中医药文化。在互动环节,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积极参与中药材辨认游戏,现场气氛十分活跃。此外,团队还在学校设立了“中医药角”,摆放了中药材标本和中医药书籍,供孩子们课后学习。“通过这些活动,希望能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热爱中医药文化的种子,让中医药文化代代相传。”团队负责人说。
此次“三下乡”活动,安徽中医药大学的师生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医药人的责任与担当。他们不仅为乡村群众送去了健康和实惠,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中医药力量。学校表示,将继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常态化开展“三下乡”活动,让中医药之花在乡村沃土上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