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土践初心,青春奋进报国情——“青禾逐梦”三下乡社会实践感悟
扎根乡土践初心,青春奋进报国情——“青禾逐梦”三下乡社会实践感悟
在暑期三下乡当中我与队员们一起扎进了新疆图木舒克市四十四团二连以及周边的地区。十多天的时间里,我们从对着策划案反复修改,到顶着太阳跑遍田间社区;从清晨跟着连队一起升国旗,到傍晚挨家挨户做反诈宣传——脚踩过泥土,手帮过农活,也听过老人们的故事、见过孩子们的笑脸。这段“三下乡”经历,不仅仅是生动的实践课,更是一堂撞进心里的“人生思政课”。
一、在劳动里,才懂乡土的重量
7月6号那天,我们钻进了蔬菜田中。正午的太阳很毒辣,是我们的衣衫都被汗水浸染,在田间劳作拔草的过程中,汗水顺着下巴往下滴,砸在土里,这时候才真真切切明白,“粒粒皆辛苦”从来不是课本上的一句口号,是农民伯伯弯腰起身无数次的累,是土地里长出来的每颗粮食都藏着的难。
在7月13日我们前往图木舒克市城郊的棉花地观摩并学习了无人机喷药——以前在课堂上听老师讲“科技兴农、科技助农、科技强农”总觉得有点远,可是看着无人机在棉田上空盘旋,均匀的洒下了农药,让我们队员心中升起了这样的想法:乡村振兴并不是喊喊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科技,一点点扎进土里,撑起来的希望。也更明白了,我们当代年轻人既要敢想远方的“星空”,更得先踩稳脚下的“土地”。
二、用真心讲的话,才传得远
这十多天里,我们举办了5场宣讲,每一场都铭记我们的心里。“七七事变”举行的的升旗仪式,风有点大,国旗飘得特别展,全场奏唱国歌,庄重严肃,抬头看着国旗的升起,凝重肃穆,在我们队员举行的爱国主义宣讲时我可以看到居民们眼里的光。
进入玫瑰苑社区进行反诈宣传,一开始心里害怕活动成果不理想没人参与,我们特意编了简单的顺口溜,以及三色识别法。没想到有位阿姨听完,当场掏出手机让我们帮着下国家反诈APP,还转头帮助我们叫来更多的居民朋友,在那一刻我们明白了,不用过多华丽的话,只要捧着真心,就能把时代的声音,传入大家心里。
三、陪伴的温度,是双向的感动
团队成员们去看望高龄老人时,75岁的老人班布尔·阿依古丽拉着志愿者的手说:“感谢你们能够过来陪我们解解闷,让我们能够享受到人生中最后的温情时光,我的孙子也和你们一样大,也在上大学,看到你们就看到了我的孙子”。
在给孩子们开兴趣课,教他们画画、唱歌、普及普通话、培养爱国主义情怀,有个小男孩在制作了一个手工国旗,还仰着头跟我们的志愿者说:“姐姐,我以后也要和你们一样,为我们祖国添砖加瓦。”
原来我们不只是来“服务”的。听老人们讲过去的事,像读一本活的历史书,知道了这片土地怎么从荒滩变成良田;陪孩子们玩的时候,看他们眼里的光,就像看到了这里的未来。我们给他们带去陪伴,他们却给了我们更珍贵的东西——对“责任”最朴素的理解。
四、走过后反思,才知道路往哪儿走
实践结束那天,我们开了场总结会。看着手里记满居民反馈意见的本子——有人说“希望你们明年还来”,有人提“下次可以多给孩子讲讲外面的世界”,心里又暖又沉。暖的是我们的付出真的有意义,沉的是突然意识到,社会实践从来不是“走过场”。
它更像一座桥,一边是我们这些在校园里的青年,一边是最真实的基层;它也是一扇窗,让我们把课本上学的理论,变成了帮居民做事的能力。这不是终点,是我们学着“青春报国”的起点——以后再想问题,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得多想想基层需要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结语
“青禾逐梦”,一开始只是我们的队名,可走完这十多天,它成了我心里的一股劲儿。禾苗要扎进土里才能长高,我们年轻人,也得把脚踩进基层的泥土里,才能懂什么是真正的“家国”。
这段三下乡的旅程,让我们彻底明白:新时代的青年,读万卷书是本分,行万里路更重要;心里装着家国是初心,弯下腰去实践才是真行动。往后不管是读书还是做事,我都要带着这份从图木舒克土地上收获的热乎劲儿,把“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落到每一件实实在在的小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