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网
网站首页三下乡活动三下乡报告三下乡总结三下乡心得
三下乡网 > 三下乡心得

兰理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心得:“承”字中的责任与使命

时间:2023-08-03 关注:

 

      “千古文化留遗韵,一代文明继传承”。2023年6月,学校发布了今年暑假三下乡的活动通知,在学院老师和学长的帮助下,我与几位同学组建了兰州理工大学“逐梦冀县”实践团,在得知一些非遗文化正在不断消失,许多传统技艺濒临灭绝的现状下,我们团队选择了乡村振兴及非遗文化传承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活动。_-89461453_IMG20230717180046_1689588048000_xg_0.jpg
图为团队成员在走访村内老人。通讯员:刘永强 摄
       为了解非遗文化的传承发展及其魅力,我们以甘谷县永安村为中心展开调研,在走访途中,我们发现,当地屋顶上的一排排脊兽形成了一道鲜明的风景线。无论是在繁华的市区还是偏远的乡村,这些脊兽都在屋顶上静静地守望着这座城市。它们既是传统文化的传承之魂,也是建筑中的点睛之笔。随着时间的推移,瓦片和脊兽逐渐成为了非遗文化的一部分,深深地扎根于当地居民的生活中。无论是富豪宅邸还是普通人家,屋顶上皆有脊兽的身影。这是一种承载了悠久历史文化的表达方式,也是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在和村委会的闲谈之中,我们了解到永安村的家家户户主要靠非遗文化—脊兽和瓦片来维持生计。通过走访我们了解到脊兽和瓦片发展历史及制作工艺,在后续几天,我们亲自参与了脊兽的制作,从制作模型到装窑,再到烧窑,最后得出成品。虽然制作的过程很累,很艰辛,但是看着自己做出来的成品,心中充满了自豪感。望着那一个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脊兽,我们也感受到了非遗传统文化散发出来的魅力。
C7D7364895316E20F5F2223FA0F07EDA.jpg
图为团队成员对脊兽的观摩学习。通讯员: 李冉冉 摄
       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很快就结束了,但我的内心还久久不能平静下来。通过这一周的调研和亲身实践,不仅让我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更使我意识到了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与使命。随着现代化的加快发展,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失传甚至消亡的威胁,永安村老一辈传承人成功继承下来了先辈们的技艺,让我们看到了农村非遗传承人对传统手艺的坚守和热爱。而我们作为后辈,有责任和使命将这些宝贵的非遗文化传承下去。通过亲身实践,我了解到传承非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我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同时还要克服种种困难,但我深知只有通过我们这一代人的努力和奋斗,才能够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并让其焕发新的生机。这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同时也是一次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历练。
_873f3c7f18341db5a61ed5febfbbc2bd_-994798190_mmexport1690985691433.jpg
图为团队成员亲身体验制作脊兽。通讯员: 连璐虹 摄
       传承非遗文化不能一味的接受,还需要我们自身的思考。通过对永安村家家户户的走访,我们了解到非遗文化逐渐没落的原因有制作脊兽烧制环节污染环境以及大部分人对脊兽不了解从而引起产业外销受阻。针对这两个原因,我提出以下解决方案,第一:寻找全新的既环保又能规模化量产的脊兽烧制工艺,建设产业园,与相关公司形成生产链。第二:设计几款文创产品。将神圣庄严的走兽形象卡通化、平面化,用亮丽的色彩和拟人的手法重新绘制,打破屋顶脊兽的固有印象,拉近大众与传统文化之间的距离。通过互联网+平台的方式进行推广,让更多人了解非遗文化的同时助力乡村振兴发展。_53e5452676e0c331d1b0faf22da358a4_-238525459_dfa6bf2d57f56ef1724c37631a6b45c1.png
图为团队成员与村委会的合影。通讯员: 王明晟 摄
       本次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结束了,但它使我成长了许多。它不仅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文化底蕴,也让我认识到保护和传承非遗的重要性,它给我带来的影响还远远不止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广泛的接触社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动手、动脑,对出现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培养和锻炼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后我会更加珍惜的每一次社会实践机会,在实践中锻炼自我。(通讯员:王明晟)
 
作者:王明晟 来源:兰州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逐梦冀县实践团
三下乡心得推荐
回顶部三下乡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