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学子“三下乡”收获感悟:缅怀先烈,厚植家国情怀
时间:2023-08-15 关注:
2023年7月,我跟随长安大学“薪火’乡'传葆初心·红色文化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来到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大峪新村进行实践调研,在此期间,我同实践队的队员们先后走访了大峪新村的李家大院、白道峪小学革命旧址、砖瓦窑纪念碑等地,瞻仰先烈们的英雄事迹。
新中国成立后,开国中将陈先瑞在《鄂豫陕边区的游击战争》一文中,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况:“1937年4月,因粮秣供应困难,我们奉命开到长安县大峪口整训。师部驻胡刘村,四团驻南寨、白道峪,五团驻大峪口、庵上,六团驻葫芦村。”在此期间,红七十四师在师长陈先瑞的领导下,保护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培养地方积极分子参加抗日救国联合会、帮助群众耕地晒粮,军民关系十分融洽。
在参观李家大院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红军取得胜利的首要条件。之所以中国共产党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与人民群众上下一心,关键在于我们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而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站在新的历史时刻,我们也需要继续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只有像革命先辈一样,全心全意做好人民服务工作,才能深深感动人民群众,才能更好地支持中国共产党;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脚踏实地、勤奋敬业、勇于创新,以更加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只有以英雄烈士为楷模,才能更好地向中国共产党看齐。
在参观白道峪小学革命旧址和砖瓦窑纪念碑时,我们听取讲解员讲述了一百余位革命英烈在此英勇就义的感人故事,并在革命烈士蒙难遗址纪念碑前瞻仰祭奠、缅怀先烈。虽然岁月冲淡了革命烈士蒙难纪念碑的痕迹,但当我俯身描红那镌刻的字迹时,仍然感觉那红色如鲜血滚烫。透过石碑,我看见了革命烈士并肩作战的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站在革命烈士蒙难纪念遗址碑面前,在实践队长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用一声声铿锵有力的宣誓告慰革命先辈,表达对革命先驱的崇高敬意和新时代党员青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限忠诚。我们身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我们追随着百年党史红色记忆里的光,这是信仰与意志、方向与目标,也是给予我们的勇气和力量。
“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在这个难忘的夏天,我在乡村土地上、在历史遗迹中磨练了自我。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对自己负责,让读书成为步入未来蓝图的基石;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文化素质与专业素养完备的新青年,把自我的人生目标与祖国、时代的命运联系起来,为谱写新时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篇章而奋斗。这次追寻光的旅程虽然结束了,但我前行的脚步不会停止,因为我相信与光同行,必将照亮奋斗之路!
作者:陈依佳 来源:长安大学